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被低估的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被低估的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义仓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2. 隋朝为什么短命?

义仓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义仓制度的推行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史书无载。不过从后世隋朝官方的态度来看,义仓制度的运行是不够令人满意的。

被低估的隋朝历史-被低估的隋朝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皇十五年开始,隋***陆续下诏,将义仓管理改为官办,将义仓的主导权收到朝廷手中,原因是百姓管理不善,义仓存在浪费现象。

隋朝为什么短命?

五胡乱华后,杨坚逼自己的外甥周静帝让位,建立隋朝,史称为隋文帝。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混乱局面,国家经济发展,疆域辽阔,人口达到了700多万,达到了农耕文明的巅峰。可是为什么传到杨广手里,如此强盛的帝国,仅仅38年就如流星般消逝了呢?

被低估的隋朝历史-被低估的隋朝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现在挖河清淤可以运用大型机械,1000多年前,这可是一项大型工程,全部需要人挖肩挑,难度可想而知。

被低估的隋朝历史-被低估的隋朝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唐韩偓写的《开河记》记载,隋炀帝为了开凿大运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服役,征发了360万人。还从五家抽一人,保障民工的伙食。杨广安排五万大汉作为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东自荥阳,北到河阳,一眼望去,全是载死人的运尸车,恐怖万状。

在老爹杨坚努力下,隋朝人口达到空前了700多万(唐朝贞观之治时人口也没有这么多),可是败家子杨广就给虐死250万。老百姓无法生活,各地起义军烽烟四起,隋朝风雨飘摇。

***无度众叛亲离

杨广是个特别自负自私的人,其实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没当皇帝之前,到处征战立下不少战功,深得杨坚信任。

继承皇位后,他不等大运河完工,就乘坐着特制的龙船,带领文武大臣,随行船队几千艘浩浩荡荡巡游江南。船队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声闻好几里,500里内的州县都要供应食物、特产,杨广一路游山玩水。

杨广这一路走下来,再加上当地官员的趁机加码,老百姓就像遭受了蝗灾一样,生活难以维系。

杨广疑心很重,各地农民起义,大臣们也心怀鬼胎,不少大臣的子女甚至加入了起义军。助其登上皇位的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带头反叛,各大家族也在观望,杨广也深感危机四伏。

劳师远征国家空虚

不作不死。杨广就是那个作死的人。继位初期,改革议事规则,完善三省六部体系,创新科举制度,让一些平民有了出头之日。看着国家经济发展,他逐渐膨胀,根本不把各地的起义放在心上,也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三次巡游江南,只顾自己吃喝玩乐。

在开挖运河的同时,他三次远征辽东,劳师远征,大量青壮年牺牲在寒冷之地,征收的赋税越来越多,百姓无法生活,纷纷加入了起义军。

那些士族们也纷纷表明立场,宇文家族、河西李家都起兵反叛,杨广被宇文化及逼迫***而亡,38年的大隋支离破碎、土崩瓦解。

反观历史,秦、隋都是在一片乱世中建立起来的王朝,并且国家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可都是昙花一现转瞬凋零,这与统治者有关,也应该和人民对自由思想向往有关,也和贵族利益受到削弱有关,这些问题的交织造成了隋帝国的陨落。(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趣说历史,读书明志,我是@书海里游泳的鱼 ,欢迎关注我,留言一起交流历史趣事!

追索历史,探寻过去

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而被统一的开创性王朝只有两个,一个是大秦帝国,另一个是隋朝。这两个朝代在开基之时都是让人感觉非常有活力的朝代,但最终结局却是殊途同归,都很短命。

咱们今天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隋朝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漫长的分裂后通过高压政策达成的短暂平衡十分的不稳定,根基相对很脆弱

隋朝的建立,是杨坚以“较为和平”的手段从北周皇帝手中“继承”来的,并不是杨氏集团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下来的。因此,隋朝之前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后在开创性的建立了王朝。

隋朝是在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的分裂局面的基础上,使得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达成统一。所以,前朝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制度弊病也都被隋朝给全盘继承了下来。

杨坚虽为汉族,但从小生活在异族文化环境当中,见惯了北周***用的高压政策。因此,在杨广建立隋朝登基为帝之后,为了避免原北齐,陈国的上层人物作乱反叛,也沿袭了高压政策强迫他们入关。

因此,这就导致了局面暂时的平稳,但却不稳定。这些隐患没有被消灭,只是被暂时遮掩了而已,在机会合适时自然会爆发出巨大能量。

第二、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群众基础

隋朝的建立其实是一批阶级土豪打败另一批阶级土豪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这些争斗可以说是符合***定律的,因为他们这是属于20%的那些金字塔顶端群体的斗争,压根儿就没有想要考虑金字塔底端的这些拥有广泛基础的群体的利益。

隋朝是以本皇族的利益打败了其他皇族的利益。同时,这个王朝的建立都是基于底层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发动了革命。

但革命成功后,他们这些新的统治阶级却不约而同的选择性遗忘了底层老百姓的愿望,没有与底层人民群众分享革命成功的果实。

并且,原北齐和陈的上层被强迫控制,而中下层的仕子和老百姓们虽然入朝为官,但也遭到了非常强烈的排挤。

因此,这些被控制的上层人物和被排挤的中层仕子,以及底层的老百姓与新统治者的矛盾依然不可调和,这就导致了金字塔基础的不稳定,随时可能崩塌,其结果就是农民或者工人揭竿而起。

第三、没有休生养息,过度徭役耗竭民力

杨广先是于公元604年发动数十万劳力在洛阳建都城,准备东迁。同时还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以东都为中心,西抵北京,南抵扬州,加强关中与山东、江淮等地的联系。

另外,还西征突厥,东征高丽,施行急政。这些操作都过度的耗竭民力,没有使经历长久战乱的老百姓得到充分休生养息,忽略底层老百姓的生死,增强了豪族的埋怨之心,这也就导致王朝在无尽的内乱中国力损耗,直至覆灭。

第四、开国者匆忙的驾鹤西去,没来及选好合格的继任者

隋炀帝杨广的口才非常了得,军事才能也非常出色,十三岁时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二十岁时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五十一万大军南下攻陈,并完成统一。

杨广还在隋朝抗击突厥的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隋朝对突厥的胜利。并且在继位后,他还派军灭了吐谷浑,打通了与西域的商贾往来。

优秀的人往往容易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杨广就是如此。他的嫉妒心极强,容不得比自己有才华的人,他还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包围在他身边的都是一帮奸佞小人。

在杨广统治期间,没有一天不在兴建工程、外出巡视和进行战争。迁都洛阳、重修长城、开凿运河、招徕四夷,每一个举措都是大动作。同时,他还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远至青海巡游的人。

结语:

综上所述,隋朝根基本就脆弱,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百姓基础,却坚持大兴土木,兴建工程,发动战争,这些都极大的消耗了民力,使百姓没有得到充足的时间来修生养息,再加上继任者本身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导致了隋朝的二世而亡,仅仅存在了三十七年的原因。

以上就是@明贝勒对此问题的回答,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踊跃留言!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如涉侵权,尽快联系,速度删除。

@明贝勒 原创首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被低估的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被低估的隋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