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镇江历史著名战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朝镇江历史著名战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49年4月最重大的战役是?
1949年4月的最重大的战役是4月20日开始的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当南京******最后决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后,人民***立即发起渡江战役。***参战部队有第二、第三野战军等部约100万人,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约12万人。***军参战部队有汤恩伯集团、白崇禧集团约70万人。
4月20日20时,人民***中突击集团首先渡江,并迅速突破安庆、芜湖间防线。21日晚,东、西两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间和贵池、湖口间渡江。人民***全线突破***军江防阵地。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在大陆22年***统治的崩溃。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突破江防的任务胜利完成。
南京解放后,人民***乘胜进军,于5月3日解放杭州,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汉阳,22日解放南昌。5月23日夜,***发起对上海的总攻,以快速勇猛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追歼***军队,27日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长江口外的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歼灭***军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大部,江西、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也获得解放,为华东全境及华南、西南地区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陆游打过什么仗?
陆游应该是南宋主战派,但是应该没有亲自上过战场,只是出谋划策。在隆兴年间,张浚北伐时,陆游为镇江府通判,努力做好本分工作,为张浚谋划。
后来在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46岁,黄金年龄),王炎任四川宣抚使,开征西幕府,大力准备出战,陆游成为其重要幕僚,日夜整军经武,另写出《平戎策》。
后来的韩侂胄北伐,陆游已是步入老年,有心无力。
江阴血战是南明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请问你如何评价江阴血战?
提问者,在此我对此提问不予以回答,但我可以告诉你,尔为何要提出该提问,尔提出该提问的目的是什么,甚至居心是什么,尔自己非常清楚。
现在一些人,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经常是将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搬到网上,总是不惜余力的大谈什么“江阴血战”,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那么在此且问,在如今各民族大团结共同建设祖国的大好形势之下,你们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居心又是什么?!
还有,在此且问,你们为什么总是大谈八旗入关之初的这段历史,但是为什么元末明初的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你们却只字不谈,明初时的山西屠城,大理屠城,明朝对少数民族的***,‘逢朱明暴政,傅休殄虐,灭绝南史,片纸皆灰。屠胄戮僧,焚寺碟碑,断山绝坎,逐杀流潜,千古劫难’,这一切腥风血雨的历史,你们又为何却只字不谈,闭口不谈,且问,你们的目的何在,居心又何在?!
- 所谓“江阴血战”,是“官逼剃发”下的“民众反抗。”
顺治元年(1644),摄政王多尔兖在顺治母亲布木布泰的巧妙周旋下,尽心尽力的为刚刚立国的大清王朝清除李闯余部,剑指朱明残余,南明王朝一小撮远遁异域。
应该说多尔兖自从在武英殿临朝视事之初的几大举措还是比较理智和高明的。
他一路杀到紫禁城,感觉几乎就是“君临天下”,他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重要的举措有:
一,为前朝自缢身死的崇祯皇帝举行规模盛大的丧礼。持续三天,迎合了前明官员和百姓的心愿,也表示了大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这是典型的“顺水人情”和“甩锅李闯”。
二,对前朝官员概不追责,只要降清,官复原职,甚至加封。
三,八旗官兵,严肃军纪,不得扰民。
四,关于剃发,为了稳定***初建,缓解社会矛盾,特意颁发诏令暂缓执行“剃发令”的贯彻执行。
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赢得了民心,为清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百姓们终于可以喘口气,过二天安稳日子。
而当时残明的唯一有力量的武装集团,因为在山海关与李闯部队的一战中,关宁铁骑几乎全军覆没,多尔衮拨了一万多清军交与吴三桂指挥,让他作先锋,追击李闯,多尔衮的这一手堪称“胜负手”,无论吴三桂输赢都要揹上贼名,而且吴三桂必须剃发易服,等于昭告天下,吴某已经成为大清鹰犬,再也无法“冲冠”的吴大帅,腮帮子已经被多尔兖牢牢抠死。
再来谈谈满族人的髮式。
根据《清稗类钞》记载,“(髪)式当如金钱。”金钱式,又叫做“金钱鼠尾式。”清人《榕城纪闻》载:“剃髮,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
形象地说,只是在头顶留下铜钱大的一块头发,用以长长后编成只有鼠尾巴粗细的小辫,其余部分全部用剃刀刮得干干净净。这个形式,做到干净无髪,必须“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刮头。”(见图一)
早在天聪五年(1631),大凌河之役(好象是卢象升战死那场战役),皇太极即命令“归降将士等剃发。”天聪十二年(1638)再次下令:“若有效他国(就是指原大明)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前文曾经提到,多尔衮已经命令暂缓执行剃发令的执行,而仅仅在一年后的1645年6月28日,清廷再次飞檄各地传谕:“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剃发归顺。”剃不剃发,已经上升到是否归顺朝廷的高度,同时也意味着“留髪不留人”,二选一的抉择。
其实历史应该记住,再次提出这个敏感问题的人是一个***归降官员一一孙之獬。(獬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善用角顶坏人)
就因为这个不合适宜的问题是汉族官员提出的,多尔衮抓住机会,给尚在前方(江南)指挥作战的多铎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髪,***如不从,军法审判从事。”接著的措辞已经腥风渐起:“.....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风险惜髪,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不止是江阴,整个江南的汉族人民对此强烈反抗。
为了镇压,清军铁骑在稻青如黛的水乡横扫“烟雨杏花江南。”
身穿马甲的八旗军挥舞着圆月弯刀,头后的小辫犹如猪尾巴(秋瑾语)迎风飘扬。
打过长江去的第一城即是江阴城,在城中三个典吏(类似于现在的主办科员),激于民族气节,领导全城百姓以命抗违。
一时间,江南各地处处血流漂杵,在死伤几万清军代价下攻入江阴城后,清军凶性***,城内的男女老少,绝望之中,投水、投火、举刀自刎、上吊***、凡有能力者,皆扺抗到底,而多铎的八旗军连杀二天屠城,直到无一活口才封刀呼啸而去。
城中仅余几十活口,原来居民有十几万人。
一位名叫朱子素的亲身经历者,在后来的巜嘉定屠城略》中写道:“市民之中,悬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狠籍。”
结束语:虽然反抗被镇压下去了,清朝以后的统一进程大大迟缓。清***的残酷无情,也暴露无遗。
孙之獬惹了众怒,受到残酷报复,因为收受贿赂,夺职返乡,遇到山东好汉谢迁等人起义,他的一家老小斩杀干净,本人被绑了十多天,义军在他头上戮满“牙签小洞”,用猪毛给他“植发”,最后被肢解。
清军为什么非要花如此代价来执行“剃髮令”呢?
满族要统治人口远远超过它的满族,强迫国民统一髮式实际上是整个统一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出对清***不满的人,以此打压,可以震慑民心,巩固新的***。
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镇江历史著名战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镇江历史著名战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