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有衣带诏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有衣带诏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衣带诏***始末?
衣带诏***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的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的***。
建安五年(200)正月,事情泄露,董承等人尽皆伏诛。刘备投靠袁绍。袁绍奉衣带诏讨伐曹操。从此,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再也没有和平相处的回旋余地。
曹操见了衣带诏谁劝阻了他?
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却说曹操见了衣带诏,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程昱谏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操乃止。
三国中对煮酒有阴影拉肚子的是谁?
刘备
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的描写,让人读来感觉非常精彩。真实历史上,从《先主传》的记载来看曹操的确在和刘备喝酒吃饭的时候谈论过天下英雄,刘备也真的惊得筷子掉在了地上。也因为曹操对刘备的看重与忌惮,让刘备参与了“衣带诏”***。所谓英雄惜英雄,在刘备尚未露出锋芒之际,曹操已经看出了他的英雄之志。
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在位)、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血写衣带诏,您分析认为是历史真实发生的还是编撰的?
汉献帝血写衣带诏,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描写。
我觉得,这可能在历史上演译过类似的***,或者本身就是真实的。
曹操在诸侯纷战中逐渐强大起来,文臣武将归于麾下,于是,带剑上朝,在汉献帝面前处理朝廷命官,用曹军代替原来的御林军,这样,曹操就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太上皇。
汉献帝不甘于自已寄人篱下,总想夺回皇权。因此写血衣诏给董承,马腾,刘备等人,希望他们起兵诛杀曹操,以复汉室。没想到,事情败露,董承全家满门抄斩。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刘备的兴汉室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血写衣带诏的情节,在正史中确有此事的记载。
曹操西迎天子到洛阳,这是荀彧为此事设计的方案,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七月甲子到了洛阳,八月辛亥曹操担任司隶校尉。
曹操不希望汉献帝久呆洛阳,希望掌控在自己的势力范围许昌内。曾经为此事问计于董昭。董昭说:“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复徙驾,不厌众心。“(《三国志.魏书.董承传》)曹操接受董承的意见,决定“移驾”,八月庚申,出洛阳,经轘辕,迁都许昌。
迁都到许昌后,曹操认为自己已经掌控百官了,于是向朝野中颇有名望的三公发难。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罢太尉杨彪及司空张喜,把自己的亲信荀彧为侍中,授尚书令。而尚书令就是相当于以后朝代的内阁首辅,管控尚书六曹,六曹即三公曹,掌管州郡官吏的政绩考核;吏部曹,掌控选举和祭祀;民曹,掌控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
......所以荀彧实际上全权负责官员考核、财政核算等国家一切事务。而担任这一职务达十几年之久。
此时唯一能够抗衡曹操势力的只有袁绍,曹操对其打压,借汉献帝之诏书名义责备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秦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反复上诉自辩。曹操无奈之下又以汉献帝名义拜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而自己却自封为大将军,袁绍不甘位居曹操之下,大骂:“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否?”(《三国志.袁绍传》)
虽然无论正史、野史、***都将袁绍描述成为一个“志大才疏”之军阀,但他敢于在曹操灸手可热的情况下大骂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这句关键词,无疑向世人揭示其野心和手段。
曹操只能妥协,派出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兼都督翼青幽并四州。
此时的曹操势力逐渐膨胀,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一国之主,东汉王朝形同虚设,汉献帝己经成为“孤家寡人”,而且身边暗探密布。
汉献帝明白,自己已经是囚于笼中之鸟了,曹操取而代之的心,天日昭昭,早晩的事情。
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是懦弱无能的人,事实上不完全对,这位东汉时的未代天子,渐渐苏醒,日益表现强硬。他知道,自己再无作为的话,城头变幻大王旗,改朝换代是必然的,一番紧张思索,几度权衡利弊,谋求自强自救的决心悄然立下。
其实朝廷已经聚集了一批“反曹派”,以伏皇后父亲伏完为首,但是这位国丈没有实权,于是将反曹希望寄予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这位当年董卓的部下,在兵败后无处可归,幸好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成为汉献帝妃子,董国丈也弄了个宫中将军当起。
在一个月圆之夜,许昌皇宫一片沉寂,一灯如豆,挥退左右,汉献帝终于雄起了,确保无人之后,汉献帝咬破食指,以血代墨,以指作笔,头脑中曹操的种种骄横跋扈的事情快闪过脑,实在欺人太甚,眼中飽含热泪,写下一份“诛杀曹操”的血诏,将诏书缝进衣带中,可见汉献帝已经横了!
没有征得曹操同意,汉献帝授与董承车骑将军,升职令由汉献帝亲自颁发,因为此时曹操内外交困,袁绍虎视耽耽,刘备表面顺从,却暗藏野心,袁绍在北方大调兵,南下黄河指日可待。
董承利用自己是许昌最高军事长官的有利条件,将反曹势力一一纳入其中,最后种辑、王服、吴硕、还有似是而非的刘备都是圈子中人,加入了谋刺曹操的阵营。
这实际上是一个纸糊的东西,前前后后一共一年***都无实质进展,圈子中几个人都是空壳将军,刘备虽然有点人马,态度却令人捉摸不定。
董承于是想起了“***于无形”的曹操家庭保健医生吉平,买通医生后,决定下毒让曹操一命呜呼。
可惜人生不如意之事实在太多,功亏一篑具有普遍意义,东窗事发,警觉的曹操发现疑点,司隶校尉不是靠买来的路子,颇有反侦能力的曹操震怒下,几个圈子中人瞬间人头落地,诛灭三族,并且是先斩后奏,虽然明知汉献帝是主谋,却佯装不知,当着汉献帝的面把已经怀孕五月的董承女儿董贵人一刀杀了,对汉献帝的求情根本无视。
汉献帝心中那个苦呵,直令他泪眼朦胧,双拳紧握,曹操实在太胆大妄为,当面杀了自己的妻子与未出生的孩子,实在欺人上脸!
伏皇后被逼上吊***,衣带诏,随着曹操的残酷镇压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还有一人有此诏,那就是在“煮酒论英雄”章节中,心有“衣带诏”密令的刘备差点被曹操用另类的方式套出真相。请看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
刘备的火色看得老辣,自己身在曹营,只有两个拜把子兄弟紧随其后,轻举妄动只会鸡蛋踫石头,于是想法脱离曹营,最后据有益州,才有㡳气叫板曹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有衣带诏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有衣带诏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