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人教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人教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夏商周断代史,为什么有人说传说中有夏朝而无实物证明?
夏商周断代史就是从夏朝商朝周朝开始有关的历史记载较少,大部分都是依靠现代科技进行推测与还原,以至于大家怀疑没有夏商周的存在。(有人认为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得夏商周成为断代史。)
夏朝历史悠久,很多内容都是靠口述或者神话传说得知有夏朝。直到民国时期的一位学者顾颉刚认为我们只能通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知道有夏朝的存在,因此开始对夏朝的存在产生怀疑。
最后在顾颉刚的影响下,在国外、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历史大多都是从商朝开始,而商朝以前的时代都被视为是传说时代,也就是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不过近几年来,历史学者们正在不断地努力去探索验证来证明夏朝的存在。
我是Lloydxia一名历史爱好者,有什么与我意见不一的,可以关注我留言一起讨论。
夏商周断代史指的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对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朝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工程希望通过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以及通过对碳-14的年份鉴定,来探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朝,尤其是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这样更好的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针对的是对夏朝的研究,因为,商朝我们有甲骨文、司母戊鼎等一系列文明的标志,周朝更是有诸多的历史证据,唯独对夏朝,我国一直未获得强有力的证据来证实夏朝文明的存在。倘若通过这一工程,可以证实夏文明的存在,那么可以使中华文明史大大向前推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台,这是我国迄今最具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这个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同时还发掘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重要的遗址。这是我国历史学的进步。
但是,任何研究都要面临着社会各界的质疑,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研究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提出《夏商周年表》后,外国学者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这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工程,进而怀疑中国的学术道德等等。工程的成果是否失败,如今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证明。
因此,有人说夏朝无实物证明便不足为奇了,他们怀疑这一工程的学术严谨程度,因此主观上否定实物存在,很遗憾,这一工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没有继续下去。相信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学家的不断探究,这一问题还会取得进步。
谢邀,有肯定是有,到具体叫什么就听古书的呗。关于文字,不可能凭空出现如此成体系的完善文字。关于建筑,傻子才会在生产力落后却水木丰美的地方用石头建房子。只要记住全世界的考古中,万年内,只有这片土地一直有文明延续就可以了。
中国的断代还是比较严谨的,不像西方那么随便,断代的两大要素是文字和文物,两者缺一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断代,之所以大家老说中国考古一直没有明确说夏是否真正存在就是因为这两要素目前还不全,至于商周早已明确断代!
断代工程,是想凭借日蚀等天文现象倒推朝代,现在不是可以算出日蚀具体日期,然后找到历史书记录的年份,从而确定朝代日期,但后来,不同的史书,记录的年份就不一样,使的整个断代工程失败
如果发现不了关于夏朝的有文字的文物,怎么证明夏朝存在过?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考古上没有挖掘到夏朝相关的器物,也没有发现夏朝时的文字,就产生一种怀疑:夏朝是不是不存在呢?这种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中国先秦时代的文献,提及夏代不是一两处,而是成千上万条。面对这么多的史料,学者如果要否认夏代的存在,更应该的做法是:如何证明这些史料是虚***的。
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第一,首先,我们要研究史料的可靠性
如果一本史籍,在我们所能证实的时间段,被证明是可靠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在我们不能证实的时间段,胡说八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比如说《史记》与《竹书纪年》是两本非常重要的史料,周代之后的记录,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周代留下的器物十分多。在殷墟考古发现之前,也有学者怀疑过商朝的存在,但是现在没有怀疑了,因为商代器物、文字就摆在那里,不容置疑了。这就进一步确证《史记》与《竹书纪年》,它的纪录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呢?
《史记》里罗列了商汤以后的二十九个帝王,根据卜辞,不仅这些人的名字全是准确的,而且关于他们的编年顺序也是准确的。同样,对比《竹书纪年》,商王的名字与《史记》对比,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说明无论是《竹书》还是《史记》,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很难想象,这两本史料在商代以后的纪录如此准确,对夏代的记录会是瞎编乱造。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史料中。比如《尚书》有三大篇关于盘庚迁都的文章,盘庚迁的都就是后来被发现的殷墟,这也证明古代文献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如果只是因为没找到考古器物,就要否认其存在,那么得给出一个证伪的理由。就要解释一个事情:为什么同一本书里,对商、周的记载是真,偏偏对夏的记录是***呢?你得给出一个反对的理由。
第二,考古派的置疑建立在一个不真切的***设之上,即古代文明一定可以找到残留的遗迹。
我不否认,夏朝作为一个持续比较长的王朝,其痕迹不可能被完全泯灭。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找得到。
众所周知,时代越久远,破坏就越严重,这就导致它能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就好比殷墟,能被发现是***,不被发现是正常。换言之,***设殷墟没被发现,现在学者要置疑的,不仅是夏代不存在,而且连商代也要置疑不存在。那么就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一个朝代存在与否,是取决于地底下的藏品。
倘若如此,我们就会否定史料的价值,而且历史会变得十分乏味。所有的历史故事,都变成可以置疑了。史书上记载的每个***,我们都要从地下挖掘出相应的遗物才能证实吗?如此一来,历史就索然乏味了。
当然,对于历史,怀疑精神是必要的,但是要合理。在成千上万条夏朝历史记录面前,你要先证明这些全是伪造的,如果不能证明,就不能轻易否认。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夏朝有没有文字
这里,我要来探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夏朝有没有文字。
如果夏朝时没有文字,那么我们对史书的记录会怀疑。没有文字,口口相传,难免会变样。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就十分关键。
以史料所述,文字是黄帝时代发明的,这一点我们也未必能证明。但是在尧帝的时候,我敢断定文字是出现了。在《尚书》里保留一段帝尧时的天文纪录,这是非常关键的。
据《尧典》所记,春分日,朱雀七宿在黄昏星出现在正南方;夏至日,青龙七宿中的火星出现在正南方;秋分日,玄武七宿中的虚星出现在正南方;冬至时,白虎七宿中的昴星出现在正南方。
为什么这段天文纪录能证明当时已经有文字呢?
因为这段天文纪录,绝不可能伪造。
上古时的人认为二至(冬至,夏至)、二分点(春分,秋分)对应的星宿是固定不变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后世的天文学家在观测时,发现二至、二分日的星象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起初天文学家们对此问题十分困惑,存而不论。直到公元四世纪时,晋朝天文学家虞喜,观测到冬至日已经偏离昴星宿五十多度,与《尧典》的“冬至日短星昴”的记录完全不同。由此,他大胆地提出存在“岁差”的理论,以天体为对照,冬至点每年都在西退(夏至,春分、秋分也如此),对应的天空中的星体就显得是东进了。
《尧典》的这个天文纪录,后来受到西方天文学家的重视,并以岁差理论反推帝尧时代的时间,得到的结果是大约公元前2200年。而这个结果,与中国历史的时间表是非常接近的。
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看不懂,我做个解释。为什么说不可能是后世的伪造呢?因为后世在相同时间点观测到的星象,与帝尧时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懂得“岁差理论”的存在,就不可能正确描述出帝尧时代在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日所对应的星象。实际上,大约到了19世纪,才能做到准确反推。
我说了这么一大通,要证明一点,帝尧时代就有文字了,如果没有文字,就无法纪录,单靠口头相传上千年,怎么可能呢?再说了,谁会一代代去背诵一次星象观测的结果呢?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夏代之前就有文字了,那么,关于夏朝历史的记录,你还会认为只是胡说八道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人教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人教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