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离石历史典故?
  2. 东汉初什么被引入山西?
  3. 任氏崇先堂典故?
  4. 战国郝氏家族的名人?

离石历史典故?

战国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东汉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县改石州。

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大业初改离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石州;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属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县入石州,三年(1262年)复置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入石州,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为永宁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永宁州并入汾州府;清朝一代二百多年没有变化。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1914年)复改离石,民国7年(1918年)三月分设离石、方山二县,民国30年(1941年)析置离东县,民国35年(1946年)并入离石。

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撤销兴县专区后,划归榆次专区(后改晋中专区);1954年离石、方山合并,县名改离山县;1958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1***1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1***1年10月,离石县改为柳林县,离石郊区恢复为离石县,离石县城成为吕梁地区驻地;1996年5月离石撤县设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2004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设市,离石市更名为离石区,属吕梁市管辖。

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初什么被引入山西?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山西境内。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盛行,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太武帝讨灭北凉后,将信奉佛教的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3万户迁徙到平城(今大同),由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后亟需安抚***,所以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在北魏境内兴盛起来。

任氏崇先堂典故?

任氏崇先堂是位于中国南京市秦淮河畔的一座历史建筑,建于清代。该建筑的典故源自于明代著名文学家任仁甫的故事,他为了崇奉先祖而建造了一座堂宇,名为崇先堂。后来,任仁甫的后代任桂珍将堂宇迁至南京,并在此处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在的任氏崇先堂。这座建筑不仅是任家族的家庙,也是一处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参观和研究。

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国郝氏家族的名人?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 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和太原有关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