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中酿酒的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中酿酒的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备酿酒典故?
三国时期,有一年大旱,粮食减产,蜀汉***规定,酿酒事业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酿酒。一次,有关部门从一户人家中搜出酿酒的器具,就要将这家人治罪。器具的主人连称冤枉,说自己虽有器具但并未酿酒,也就不能说是触犯法律。邢吏把眼一瞪,有器具就是想酿酒,想酿酒就是犯罪,犯罪就要进监狱。这样,一个所谓的想酿酒的人被关起来,准备接受酿酒罪的处罚。
这件事并非邢吏有意为难百姓,法律对此规定不详,他们作为执法者要听从上级命令,否则,自己会落个执法不严的罪名。大臣简雍听说了这件事,想到法律有些过于苛刻,有心为那个小民说情。但他需要一个突破口。
机会来了。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一起视察民情。路上,看到一名男子在街上走着,简雍对刘备说:“彼欲淫,何以不敷?”刘备看了看街上的男子,跟其他人没有区别啊,这简大人怎么说他是淫贼呢?再看简雍,一副严肃的表情,根本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于是,问简雍,“你怎么知道他是淫贼?”简雍依然严肃着回答:“他有器具,和想酿酒那人一样呗。”刘备哈哈大笑,让人把欲酿者放了。从此,家有酿酒器具而没有酿酒的人,与酿酒者在法律上不同等对待。
天旱禁酒,酿者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造酒者同罚。雍从先主游观,见一男子路中行,告先主曰:“彼人欲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淫具,与欲酿何殊?”先主大笑,而原舍酿者罪。
这段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刘备据蜀某一年,四川一带天旱,粮食歉收,朝廷下文严禁酿酒,民间私酿者要负刑事责任。——因为酿酒浪费粮食,帝制时代许多王朝都曾有过禁止私酿的命令,酒在古代是妥妥的奢侈品。著名的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天子赏赐盂众多的礼品,排在首位的是:“易(赏赐)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即美酒一卣。
酿酒鼻祖是谁?
到底谁是酒的始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说,最早的酿酒始祖是夏朝的夷狄。也有人说杜康才是酿酒的鼻祖,相传在夏禹时期,夷狄总结了各种酿酒的方法,发现用粮食酿造的酒,香醇可口,像甘泉一样令人陶醉。
他用糯米发酵制成的酒,早于杜康酒的存在,大家认为夷狄是酿酒的创始人。但民间调查发现,对于酒的祖先,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是杜康。曹操在短歌行中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以杜康成为了酒的代名词。
杜康又名少康,儿时的杜康常年放牧,经常把带的米饭挂在树上,而忘了吃。有一次,杜康无意间发现久挂在树上的饭竟然流出了汤汁,他忍不住舔了舔,竟然味道甜美。于是,他发现了发酵的原理,并且反复实践,创造出了一套酿酒的工艺技巧。因此,人们从这时起,人们尊崇他为酿酒始祖。还有传说,杜康是在管理粮食的部门,为了使粮食保存不坏,他掏空了枯树,把粮食藏在树干中。
酿酒鼻祖———杜康。
我国的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历史记载最早的要算“杜康酒”了。
杜康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据记载杜康是周朝人,距今大约已三千年左右。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绝唱,历代人们都把它作为佳酿的代称传颂着。一些地方的酿酒作坊建有“杜康祠”祭奉“杜康神”把他作为酿酒的鼻祖尊崇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中酿酒的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中酿酒的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