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彭城王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彭城王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描写徐州楚王陵的诗句?
  2. 项羽墓红色脚印是怎么回事?
  3. 古徐国与古徐州什么关系?
  4. 帝王丧葬之礼中最高规格的黄肠题凑是怎样一种存在?

描写徐州楚王陵的诗句?

《七绝.楚王陵》

宋朝历史彭城王墓-宋朝历史彭城王墓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郑国明

彭城烽火几秋霜,狮子山空霸气藏。

宋朝历史彭城王墓-宋朝历史彭城王墓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古王侯多少梦,终归逝水向残阳。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由墓道、天井、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总长117米,宽13.2米,面积850多平方,深入山下20余米,开凿石方5100多立方米,工程浩大,气势磅礴,虽然多次被盗,但还是出土了大量文物,是徐州地区已发现汉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特大型西汉楚王陵墓。

宋朝历史彭城王墓-宋朝历史彭城王墓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项羽墓红色脚印是怎么回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于公元前202年在彭城一战中惨败,被逼到五鹿山投江自尽。传说他的遗骸被埋葬在五鹿山下的豫章高峰之上。后来,一些人在豫章高峰附近发现了一些红色的脚印,被认为是项羽的遗迹之一,从而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历史和文化景观。
据说,这些红色的脚印是项羽的粉丝在登山时用红色油漆沾上自己的脚, 再践踏在山上的岩石上留下的。这些脚印除了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外,也成为了人们纪念这位古代伟大将领的一种方式。如今,前来参观五鹿山的游客们都会到豫章高峰看红色脚印,以此缅怀这位历史上的英雄。

古徐国与古徐州什么关系?

大禹治水划分了华夏***,徐州为其一。若木曾帮助夏朝君主治理过水患,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其子若木被封于徐州(今邳州、郯城一带),建立了徐国,后世称之为徐若木。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偃王,嬴姓,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徐国的国君。他在位的时期,徐国非常强盛,疆域一直扩张到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后汉书·东夷传》:“地方五百里”,向他进贡“三十有六国”。

徐偃王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迫使周穆王“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后周穆王亲征,并借助楚国军力打败徐国,此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一说被周军所杀)。葬在鄞县东钱湖畔。周穆王封其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集团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东郯城一带。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

帝王丧葬之礼中最高规格的黄肠题凑是怎样一种存在?

黄肠是指材质,即***木心的柏木,题凑是指构造方式,即柏木头靠头堆叠在一起,与棺椁垂直排列。黄肠题凑是砖石墓流行前,以木材作为墓室墙壁的一种高规格墓葬,东汉以前比较常见,一般只有帝王及后妃、诸侯王、特旨嘉许的朝廷重臣,才有资格享受这种墓葬方式。

黄肠题凑墓制

在砖石墓流行前,竖穴墓的墓室分割,***用的就是黄肠题凑。材质用黄木芯的柏木,去皮并加工成规则的枋木(矩形截面),正好留下***木芯,故曰“黄肠”。堆叠的方式一律头靠头(题)挤在一起(凑),与棺椁垂直排列,故曰“题凑”。

黄肠堆叠,***用自然堆叠方式,不用榫卯,缝隙处可以加薄木片填塞。黄场的尺寸没有定数,一般厚度30公分左右,宽度40公分左右,长度1米左右。如此大的木芯,所选择的树木的直径至少60公分。

黄肠题凑将墓室分割成,前室、中室、后室、耳室和便房等。黄肠题凑所需木材的数量不等,视墓主人的身份而定。在已经发掘的墓葬中,最少的有一千多根,最多的有二万一千多根柏木,至少需要二百亩,长得密密麻麻的森林。

黄肠题凑葬制的演变

黄肠题凑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直到在石家庄小沿村发现的无名汉墓种,第一次发现了黄肠题凑葬制,才慢慢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黄肠题凑只有在西汉才有,西汉之前只有“题凑”记载,也就是说,材质并不局限于柏木。《吕氏春秋·节葬篇》记载:“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西汉以后,以专用的柏木为题凑材质,才有了黄肠题凑葬制。不过,到了西汉末年,其他材质也有所使用。在江苏高邮发掘的天山汉墓,其中有857根木材,端头涂有***颜料,就是以楠木代替柏木。

到了东汉末年,又出现了以石材代替柏木的葬制,称为黄肠石。《后汉书·礼仪志》载:“建造陵墓时,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在河北定县东汉诸侯王大墓中已有实物证明。

黄肠题凑最早是天子和诸侯王的专享,后来逐渐扩展到士大夫阶层,只要受到皇帝的特许就可以使用,比如霍光。

历史上,有个大臣很有意思,生前被特许建造了规格与皇帝等同的大墓,死后却没享受得到。此人就是汉哀帝的男宠董贤。

按史书记载,汉哀帝对董贤的宠爱达到了没有节制的程度,除了生活中的赏赐外,还给他在自己身边建造了陪葬墓。墓制的规格完全逾制,其中就有黄肠题凑。 《汉书·董贤传》: “令将作为贤起冢茔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

汉哀帝驾崩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免去董贤大司马职务,董贤惊恐之下当天就***了。董贤死后,家人不敢发丧,悄悄地将他掩埋。

比董贤还要悲催的是汉哀帝的老妈,史称“丁姬”。因为汉代“大礼仪之争”,丁姬被逾制称“共皇后”,以皇后礼下葬。王莽上台后,以礼制不合为由,下令掘了丁姬的墓,按诸侯王礼重新下葬。

2011年在山东定陶县发现的汉墓,据考证,极有可能是丁姬之墓,该墓保留了黄肠题凑的规格。

目前发现的黄肠题凑墓

目前已经发掘的黄肠题凑墓很多,大多为西汉诸侯王墓。

战国秦公大墓:秦景公之墓

长沙象鼻嘴一号墓:西汉谋位长沙王,及其妻子之墓,具体身份无法定论;

陡壁山一号墓:身份不详;

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疑似西汉燕王刘旦或广阳顷王刘建之墓;

老山汉墓:身份不详;

石家庄市小沿村属诸侯王墓:身份不详;

邙山东汉晚墓:黄肠石墓,主人不详;

高邮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

徐州土山东汉墓:彭城国王墓,黄肠石墓;

河北定县汉墓:中山简王刘焉;

山东定陶汉墓:疑似定陶恭王妃丁氏(即汉哀帝生母)

黄肠题凑虽然用材奢华,但也有一个弱点,防盗性能差。在已经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中,被盗墓贼砍穿,甚至烧毁黄肠题凑的很多。随着砖石墓的逐渐兴起,东汉以后,黄肠题凑这种葬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彭城王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彭城王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