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要详细了解唐宋历史,可以读哪些书?
  2. 想了解唐朝宋朝以及五代时期的丧葬习俗,有什么古文献专著或者相关作品或者有关论文的书籍吗?
  3. 宋朝钱荒的原因?

要详细了解唐宋历史,可以读哪些书?

如果想全面了解唐宋历史,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不可不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值得一观。有些人或许会忽略五代史,但五代史上承唐末,下启宋初,对理解贯通唐宋历史意义重大。找些专门研究此段历史的著作来读,应该会事半功倍。

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题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面说的是正史,我个人更偏好野史,文人笔记之类的。唐朝的笔记较少,宋朝的就比较多了。比如《东坡志林》《老学庵笔记》《齐东野语》《东京梦华录》等,皆出自文人之手,既可略补正史之缺,又文笔摇曳,意趣盎然。这其中,《东京梦华录》对汴梁的城市布局,标志建筑,生活习俗,饮食男女记录的极为详尽。略摘几句录于下:

中秋

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题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一声 ,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於通晓。

立冬

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题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於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时物:姜豉、子、红丝、末脏、鹅梨、榲桲、蛤蜊、螃蟹。

且不说文中皇司酒楼,也不说禁军操典,单单这俩节之叙述,颇可见当时汴梁之富足,话说现在北京人也未必能冬天里实现“螃蟹自由”吧?后世之人可以根据其描述完整重现东京之旧观。靖康后,随徽钦北狩之人但览此书,未有不痛哭涕零者?所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宋史打底书单3

1.《细说宋朝》虞云国 豆瓣

2.《如果这是宋史》高天流云 豆瓣

3.《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

4.《宋论》王夫之

5.《宋太祖》王立群

6.《祖宗之法》邓小南

7.《君臣》王瑞来

8.《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

9.《北宋晚期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方诚峰

10.《金瓯缺》徐兴业

11.《岳飞传》邓广铭

12.《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寺地遵

13.《朱熹的历史世界》余英时

14.《辽宋夏金史讲义》邓广铭

这几本可以参考看看


笔者上学时就是学习的唐宋史,很高兴能为你回答这一问题。题主既然只是想了解而不是研究,那么就不需要再推荐史料,笔者推荐一下几本书。

唐史: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牟发松《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于赓哲《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徐连达《隋唐文化史》、黄正建《走进日常:唐代社会生活考论》,郑学檬《

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国经济通史(第四卷)》,仇鹿鸣《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等。

宋史:方建新编《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陈振《宋史》,游彪《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邓小南《祖宗之法 : 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漆侠《宋代经济史》,李华瑞《探寻宋型国家的历史 : 李华瑞学术论文集》,《“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史》、杨渭生《宋代文化新观察》,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代军制初探》,潘晟《知识、礼俗与政治: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等。

以上书目涉及唐宋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足够题主了解两代情况。其中李华瑞的《“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专门探讨涉及两代变革的“唐宋变革论”,希望对题主有用。

一个人要想形成科学、客观的历史观,就要既看正史,也看野史,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研究,大胆地去***设,合乎逻辑地推理。一句话,大浪淘沙始见金。因此要想详细了解唐宋历史,不仅要认真阅读《资治通鉴》,而且还要从当时的演义、诗词书法、古董文物等等方面着手,深挖深究。

1、《***帝国——正说唐朝三百年沧桑与辉煌》

2、《朱温灭唐》

3、《***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4、《李世民的七宗罪》

正史篇

1、《资治通鉴》

2、《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隋唐卷 蔡东藩

3、《旧唐书》

4、《新唐书》

5、《帝国的正午》 赫连勃勃大王

传记篇

1、《755——中国历史的转折》

2、《细说唐朝》 黎东方

3、《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4、《***时代》

想了解唐朝宋朝以及五代时期的丧葬习俗,有什么古文献专著或者相关作品或者有关论文的书籍吗?

有的,殡葬史年鉴里有,因为殡葬的书籍看的人少,所以基本早期的书要么溢价的旧书要么省级图书馆里有,可以查阅一下。另外去年中殡协会又新版一部殡葬历史,按着朝代编写的,可以搜下,全套书也比较贵。

殡葬的习俗也是不断变化着的,主要受其社会影响有繁有简,有一部分人主要研究《朱子家礼》,若想做深入研究就要读原著,其次还要读儒家的关于丧葬的理念。

若以实用为主,对于丧葬习俗的研究应该局限于当地。十里不同俗,研究古代的习俗并非适用于现代,应该依据当地习俗,向前推,找老一辈人及他们上一辈人的习俗就是接地气的,否则,不被家属接受的习俗,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宋朝钱荒的原因?

宋朝时期,国家商业繁荣,因此宋朝给人的映像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朝代,但很少有人知道宋朝发生过钱荒。钱荒,通俗点来说就是市面上的钱不能满足人们需要。在北宋初期,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不够,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也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很大困扰,由于社会上流通的铜钱稀少,宋朝的人们为缓解危机有时会用银绢充当货币。

宋朝的钱荒主要集中在宋仁宗、神宗、哲宗时期,仁宗时期钱荒首次引发宋人的讨论,此时铜钱的匮乏,导致了货物不能流通,民怨此起彼伏。但是这时期的钱荒并非全国性的,东南地区钱荒严重,而在西北地区却钱多为患,到了神宗时期,钱荒逐渐蔓延至全国,人们普遍认为钱荒与王安石变法有很大关系。那么钱荒产生的原因是否与王安石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钱荒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变法。王安石变法征收助役钱、免役钱,使得民间的钱财流向了官府,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苏轼曾多次谈到钱荒:

其次,铜比钱贵。在宋朝时期,铜是由国家掌控,民间很少能看到铜,铜器的价格比铜币的价值大,因此有很多人将铜钱制造成铜器,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续资治通鉴》中记载:"铜禁既开,销钱以为器者利年于十倍",以一换十,如此丰厚的回报,民间不销毁铜币才怪,因而大量铜币被做成铜器是引发钱荒的根本性原因。

再次,储蓄。我国的人民历来具有很高的危机意识,不存点钱就完全没有安全感,宋朝的人们也不例外。宋朝时期,民间储蓄了大量的铜钱,此种现象集中在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国之钱币,谓之货泉,盖预使之流通,而富室大家多藏槐不出,故民用益整。"权贵的人将铜钱储蓄起来,而致贫穷的人却无钱财生存,这就导致了宋朝的贫富差距加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此外,宋朝的铜钱外流严重,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大量的铜钱通过各种途径流向了周边少数民族***,有的甚至还流向了海外,并且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宋朝铜钱流向了那些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论文关于宋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