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三国的评书,谁说的好?
  2. 如何更好了解三国?

关于三国的评书,谁说的好?

关于三国的评书,谁说得最好呢?非袁阔成莫属。袁阔成说的评书《三国演义》,声情并茂,说表并重,神形兼备,以形传神,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自鲜明。

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81年,袁阔成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了长达365讲的《三国演义》。1985年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极大欢迎,成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也受到了陈云,王震等***的接见。2009年,”袁派评书”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得当时,除了打开收音机,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三国演义》,就是看小人书《三国演义》连环画。尤其,对袁先生讲的《三国演义》,更是入迷,准时打开收音机,放大音量,守在旁边,直至听完一讲,盼望着明天听下一讲。直到现在,每当想起那时的情景,还非常怀念!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记忆呀!

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许多有关三国的历史知识,也是自从听了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之后获得的,并且对三国历史逐渐有了兴趣,再通过翻阅其他历史书籍,对三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打小就是个三国迷,所以这个问题不请自答。三国的评书说得最好的,当然是袁阔成播讲的评书《三国演义》了,记得小时总是守着收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台固定时间12.30的评书联播,好象下午和晚上还有重播,具体时间记不得了,一有空闲就是守这个时间听评书。

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时候小人书,就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就是我的最爱,可是那时手上零花钱很少,基本上都是省下来买三国了,更多的是和小伙伴们交换着看,这还不解渴,家里有父亲看的繁体字竖版《三国演义》,我也偷偷拿过来看,有许多字不认识,还是慢慢联系上下句的意思推测出来的。所以印象很深,收音机里袁阔成播讲的证书《三国演义》就成了最爱,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形神兼备,绘声绘色,以形传神,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个情节演义得跌宕起伏,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更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

袁阔成(1929-2015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1981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长达三百六十五讲的《三国演义》。1985年播出后受到好评,先后被陈云、王震、***等***同志接见,鼓励他说好评书,弘扬民族文化。评书《三国演义》荣获辽宁省人民***1983年优秀文艺创作奖。

三国演义,听过最好的就是袁阔成先生的!在业内也被称作是三国评书之父!

个人认为,袁阔成适合说大型历史题材,如三国演义;刘兰芳适合说薛家将等等古代战争题材;单田芳适合说侠义题材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还有烈火金刚也是也特别喜欢的。

提到《三国演义》,因为最早接触的是袁阔成所播的此书,个人感觉还是袁老的播讲留给的印象最深刻,作为评书界的两位泰斗级人物袁阔成和单田芳在这部书上的确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二老在评书界的表演风格虽各有千秋,但成就应该并驾齐驱。 简单点儿说,袁老的《三国演义》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对人物的刻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鲜活逼真,这主要表现在文言与白话的共同运用上,听似赘述,实则仿佛把听众又带回了古战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二.能够拿出一回的时间来对故去的重要人物作点评,特别是对关羽,诸葛亮等人的评价,那种叙述,融入了后人们对这些人物的无比敬慕之情,说到动情之处,令人举箸***,潸然泪下。 深切缅怀这位令人爱戴的老艺术家!

单田芳老师说的评书最好。

单田芳老师在我们鞍山有个外号:“单大白话”。形容他老人家能把死人说活了的口才,当然,只是背后叫,当面是没人这么喊他,真这么喊,他老人家一生气,万一再不讲书了,鞍山人得后悔死,他是鞍山的荣耀,和刘兰芳一样,值得鞍山人为之骄傲。

说到《三国演义》,单老将原著的半文言文当代草根化了,使***听得懂,且爱听,他讲完《三国演义》,央视便拍了巨作经典《三国演义》,以此向伟大的文学家罗贯中和当代最伟大的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敬礼,《三国演义》经单田芳老师成为不朽。

如何更好了解三国?

三国时期是一段很精彩的历史,值得仔细品味和感悟。

如何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我认为还是从《三国演义》入手为好。

理由是:

其一,演义尽管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整体而言,还是大致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史实。

其二,演义系统性、连贯性、可阅读性都很高,读起来有趣得多,不至于生涩枯燥。

等基本熟悉了整个历史进程及大致的历史人物和***,再去寻找一些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阅读。有条件的可以查阅一些史书,如《三国志》、《三国志注解》、《后汉书》、《晋书》、《魏略》等等。

对于史料的阅读,我的体会是:不一定看得很多,但一定要看得很细,而且要多思考,多品味。同时一定要了解著作者的历史背景,便于知晓其著作的可信度。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就不会有感悟。

因为,同一个人物、同一个***,比较以后,就会发现相差很大,甚至会彻底颠覆你的感受。

这种体验是很微妙的,也是最有意思的事。

不看史料,只沉浸在演义的固有思维里,走不出来,看多少遍,即便是倒背如流,也没有多少意义。甚至会形成偏执的根深蒂固的理念,让它左右你的思维,将会贻误你的人生。

说实在的,演义有许多很高明的地方,但也有不少很愚蠢的桥段。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事也不少。

只有把演义和史料一起阅读,才能更好地了解三国这段历史。

不仅会增加历史知识,而且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

还要注意一点,即便是史书也不可尽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最好是用脑,而不仅仅是用眼睛,无论演义、野史、还是正史,都一样。

:名成八卦图,功盖三分国。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身于忧患死于安乐。若想熟知三国那段历史,得由浅而深,先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再去细💕仔细的看陈寿作的三国志,三国演义是由三国志改编而成的,古人对那段历史也又多位名家大儒著书立传。


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可以看看如下的书籍:

《三国志》:《三国志》的行文非常简略,而且本着为尊者讳的道理,陈寿在很多传记里都有曲笔,建议看裴松之注版的《三国志》,这样更加好一点,因为裴松之注解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同时他也会自己的见解,判断这些史料可不可信。比如《魏略》,《汉晋春秋》等等。

《三国史》吕思勉版:吕思勉虽然学术水平达不到陈寅恪这种学术水平,但是他的很多观点还是可以***纳的,同时白话文的叙述也会让你感觉到更加亲切。

很多都是学术比较强的:简单举两个例子,《三国前传》,《三国人物散论》,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论丛,田余庆先生的魏晋时代的论述。

如果你真的想好好了解三国历史,我建议你还是去看正史,虽然正史也会抹黑、修改,但总体还是比野史小记什么的更准确一些,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有关三国的史书有《三国志》、《资治通鉴》、《魏略》、《***春秋》等等,这其中我比较推荐《三国志》。

主要是因为《三国志》的成书时间和他的作者陈寿是和三国最贴近的,陈寿还担任过蜀汉时期的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并且陈寿这个人编著史书的才能很高,且为人正派,严谨,所以他所编著的史书,基本上还是比较真实的。

如果语文水平一般的话,可以找《三国志》的白话版本看,现在基本上书店都有卖,如果连白话文也看不进去的话,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挺有趣的,可以一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合集解说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