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37年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37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朝历史共多少年?经几代帝王?
  2. 秦朝14年,隋朝38年,大一统后为何快速灭亡?

隋朝历史共多少年?经几代帝王?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前后共经历37年。经历的帝王有三人: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朝37年历史-一口气看完隋朝37年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认为不祥,于是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

隋朝37年历史-一口气看完隋朝37年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589年,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王朝从公元581年2月第一任皇帝杨坚登基开始,到公元619年4月最后一任皇帝杨侗被王世充所杀,正式灭亡,立国39年,共五任皇帝。

隋朝37年历史-一口气看完隋朝37年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意,传统认为隋王朝第三任皇帝杨侑于618年5月禅让帝位给李渊而灭亡,实际上之后仍然有两个皇帝杨浩和杨侑,结果被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抹杀,辞典往往也这么写。但是我们现在的计算必须客观。

秦朝14年,隋朝38年,大一统后为何快速灭亡?

这是中国一个历史上很常见的事情,几乎是一个大循环。

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前,都有一个短暂的***和纷乱的过程

例如秦,隋,大顺,民国,五胡南北朝,五代十国。

每一个王朝被灭了以后,新的王朝就要经过一个很乱的时期,要整合原来的各种势力,毕竟人心不稳

整合的稍微好点了,能够统一一下。整合不好只有乱七八糟互相杀伐。

而在整合的过程之中,肯定跟原来势力发生碰撞。这种碰撞就会引起国家不稳,本来新生的基础就不稳定。

这样容易被另外一股势力给消灭。

而这个新势力上台以后。第一捡到了前***整合的成果。第二也看到前一个王朝所留下来的毛病,所以到了第二就比较稳定了。

问得好,没有对历史有所思考的人,不会这样来提问,很乐意回答这样的问题。

秦亡于公元前206年、隋兴于581年,相隔近八百年的两个朝代,但他们之间,确实有几个共同点。

一、秦与隋,都来自于累世贵胄,是身后一个庞大家族世系,稳步发展徐徐积累实力后,迎来的一次总爆发,从而在不长时间内,摧枯拉朽地实现了天下一统。嬴政从王到皇,用了十六年、杨坚四十岁就接受禅让,建立了隋朝。

可以说,比起其他王朝,秦与隋获得***的道路,走得是相对比较顺利的,至少是不过分艰难。这令两位开国者,嬴政和杨坚,对潜在的颠覆势力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轻视。

二、另一个共同点,嬴政和杨坚雄才伟略,完成统一时,都正当盛年,进取心强烈。对治下这个大一统帝国的未来,他们都有非常伟大的构想与具体实施方略。

如秦的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连接六国长城,平南诏。如隋的兴办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远征高丽,全国人口达到七百万户。

这些雄伟蓝图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大幅度进步。西方人把他们两位推举为中华文明最佳两位帝王,不是没有道理的。

帝国在高速向未知领域拓展。当然不可避免,这些宏大构想的实施,都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绝非一朝可就,也都需要巨大投入,长年累月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

三、两位开国者都异常自信,诚然他们也有资格,可当他们的主要精力都侧重于这些巨大的变革上,让帝国在全力飞奔,而不是放在如何清除异己,竭力斩除残存势力,使***日益稳定上(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了江山永固,哪怕降低发展规模与速度,也在所不惜。)自信的人似乎总是这样,锐意进取,缺乏足够的忧患意识。

也许只要他们健在,这都不是问题,但显然两人对本身健康方面,都没能做到未雨绸缪,特别在继承者选择上,都有考虑不周因素。

由于开国者能力过于突出,大权在握,他们选择的二代,都缺乏足够的锻炼与培养,仓促上马后,都远达不到开国者的掌控水平与驾驭能力。

国家如同一部高速运转的马车,缺乏娴熟的驭手,一下就许多环节出现了问题。离乱崩溃,就成了转眼之间的事情。比那些呈现防御姿态的守成王朝塌陷要快得多。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37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37年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