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真实历史?
  2. 三国正史是什么意思?

三国真实历史?

真正三国的开始为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280年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三国结束。

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并不像我们在***里看到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雄辈出的年代,而是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从我下面举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末的人口对比即可看出。东汉末-公元157年,全国人口约有5600万,到三国末期-公元280年,人口锐减到约800万人,人口损失达到80%,可真是十室九空。

三国正史是什么意思?

三国正史如《三国志》,而《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记录的历史演绎出来的***、故事,是文学作品。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的区别有三点:

一是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

二是成书时间不同。《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掺入了大量民间传说。

三是承续关系不同。陈寿写作《三国志》依靠的是他自己多年收集的历史资料,而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则主要取材于《三国志》。也就是说,《三国志》是《三国演义》的母体。

举例:在《三国志》里那个文韬武略、心胸开阔、英雄豪侠的周瑜,到了《三国演义》里却成了心胸狭窄、疾贤妒能的“小气鬼”。 《三国志》中,周瑜从小就多才多艺,年青时就精通音乐。只要奏乐有错误,他必定会发现,发现了就一定会加以指点,所以当时有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周郎会发现,可以请周郎指点指点)的说法。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这个战略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整个战役的指挥***者实际上是周瑜。周瑜在说服孙权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激将法激的;利用火攻是黄盖提出来的,后来都改成诸葛亮,这些都是出于突出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的创作需要。突出了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喜爱,***中周瑜的性格特点主要是心胸狭窄,特别忌妒诸葛亮。这是***为了使不同人物性格区别鲜明的创作需要。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综上所述,三国正史,如《三国志》为晋朝陈寿所写,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是写实的,为二十四史之一。 《三国演义》为明朝罗贯中所写,是在《三国志》所记载的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吻合,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若论史学价值,前者高于后者;若论文学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以哪个为真实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