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外国人了解中国古代史吗,他们怎么看待中国古代史?
  2. 商代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反倒推崇舜,夏,商是怎么一个关系?

外国人了解中国古代史吗,他们怎么看待中国古代史?

感谢邀请!外国人怎样看中国古代,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一个是现在的外国人对中国古代的看法;另一个就是古代的外国人是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

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外国人评价中国的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的外国人对中国古代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外国人写的中国历史中得知一二,比较出名的历史书有《哈佛中国史》、《剑桥中国史》、《全球通史》等。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全球通史》中对汉帝国有这样的描述:“汉帝国的领土也和罗马帝国一样辽阔。在最初的60年间,汉统治者主要是集中全力恢复国家的力量和巩固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好战的皇帝”汉武帝时期,帝国的疆界大大地向四面八方扩展。南面的部落地区被吞并,不过在帝国的这一部分地区开始由操汉语的人居支配地位之前,经过了长达好几个世纪的中国人移居该地区和当地诸民族被同化的过程……”。

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外国人评价中国的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的外国人比较出名的是马可波罗,元朝的时候,马可波罗在中国做官,回到自己的故乡之后,马可波罗写了一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描绘的东方遍地是黄金,也正是这本书才鼓舞和吸引了西方的探险者掀起了一股“寻金热”。

谢谢邀请,我是历史风云阁阁主!

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外国人评价中国的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球是无限宇宙中一个非常渺小的星球,但是因为地球上拥有了人类这一智慧生物,又充满了神奇。现在地球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现代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在古代,中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世界强国,少有国家敢惹中国。

中国古代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像当今的美国一样,尤其是汉朝的强大,唐朝的繁荣,都是很多外国人所向往的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个朝代,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那么,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古代的呢?

现在的世界中心是欧美,欧美的文化、生活习俗引领着全世界的潮流,我们看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都是富裕、悠闲、有生活品味的国度。而中国古代在外国人眼里也是如此,神秘、古老、遥远都是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一直传承到现在。中国历史上,以夏朝为奴隶社会的开端,我们常说的古代也是以此为起点。更古老的时期就是炎黄,甚至是元谋人时期了。

但是外国人一般认为中国历史是从商朝开始,因为在他们看来,夏朝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朝代,并没有政局能证明夏朝的存在。但是通过中国学者的考古发现,在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于夏朝的记载,这也是证明夏朝存在的有力证据。

从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时间,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更古老的炎黄时代。不管是从炎黄时代算起,还是从夏朝算起,中国历史都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之一,古老也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神秘是外国人看待中国古代的有一个关键词。中国古代对他们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文明非常璀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以来,世界开始进入了中国时代,中国也开始霸占世界第一的位置长达两千多年。

在文化上,唐诗宋词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兴趣。在思想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仍然是现代许多国家想要创造的氛围,而外国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喜爱也非同一般,如今世界上各地都建立有孔子学院,这就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但是中国对他们来说又是神秘的,唐诗宋词的魅力让他们非常着迷,但是很少有外国人能理解唐诗宋词中所蕴含的意义。加上封建时代晚期,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渠道变得更少,以至于直到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外国人才又开始逐渐了解中国,中国的神秘感也逐渐褪去。

遥远这个词就很容易理解了。古代的世界中心在东方,而东方的中心是中国。中国很多时候都是世界的中心,围绕中国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到现在,这个文化圈仍然存在。东亚、东南亚的文化几乎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西方距离中国非常远,在地球上,几乎是处在对立面上。古代的交通以陆地交通为主,航海和航空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交流很困难。加上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与欧美文化的差异性,让外国人感觉中国是一个很遥远、很神秘的国度。

虽然现在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外国人对中国古代的印象人仍旧是古老、神秘和遥远。不仅是距离的遥远,更是文明上的遥远。中华文明五千年,有些中国人甚至都了解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更何况外国人。所以他们对中国古代的那种固有印象,就可以理解了。

中国古人文人士大夫特别强调德,行,至于精神家园都是一些不得志但又高智商有才情官员的强调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普通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匮乏。在精神世界里其实是落后于有信仰的西方国家。我们曾经的强盛只属于少数集体,现在的强盛就不一样了,在于全面发展。

商代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反倒推崇舜,夏,商是怎么一个关系?

原先说没夏朝,夏字,是由于没人解读出来,那到底有没有夏字,夏朝,只能看专家的解说,我们一般人没法考证,下面列李元星前辈的《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看看他的说法:

先说夏字

这是甲骨文卜辞的夏字,个人感觉像一个人拿着一片荷叶在抵挡天上的日晒,这个字隶定为【日页】的上下结构。学者季旭昇在《说文新证》论证,这个字就是举首见日之形,本意指天热,从日下页会意。

上面的两种写法不同,是因为古文字不是特别规范,有省笔、加笔的现象,导致一字多形。

容庚先生编撰的《金文编》中,录有“文夏父丁”文字,上图为一件商代青铜提梁卣上的铭文。

文字就是“文夏父丁”,右边的夏字较为明显。这是纪念大禹的,大禹的名字叫文命,封地叫夏,建立夏朝后,就有了“文夏”之称。“文夏父丁卣”就是为纪念大禹而制作的青铜器卣。

再说夏朝

李元星前辈在书中列举了关于夏朝的研究

其中,夏桀就出现过,只不过原先人们翻译为“马乘”,“望乘”,其实是“夏桀”,

这是甲骨文乙编中的一句“今五月反”,意思是商汤占卜,夏历五月就造夏王朝的反,不等麦收结束。

这是说六月二十二日,夏王到了敦的位置,摆酒盛宴款待商汤,实则是表示认罪退位,结合《逸周书·卷九·殷祝》看,是夏桀让位于商汤。

这是流放夏桀到南巢,今安徽一带,后来规定夏桀只能在这一带活动,不能与诸夏一带来往。

夏商关系

承前启后,夏朝结束就是商朝,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国人评论夏朝历史的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