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隋朝的考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隋朝的考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请说出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是如何产生发展并完善的?
  2. 古代高考考场叫什么?
  3. 科举里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称来由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请说出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是如何产生发展并完善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历史隋朝的考点-历史隋朝知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历史隋朝的考点-历史隋朝知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历史隋朝的考点-历史隋朝知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古代高考考场叫什么?

古代高考考场称为贡院。

在科举制度刚刚产生的隋朝和唐朝初期,科举并没有专用的考场,一般是借用吏部办公区举行考试。唐玄宗***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科举考试由吏部改为礼部主持,“始置贡院”,作为考试专门机构。但此时的贡院仍然借用礼部或尚书省等机关办公区,考试时临时搭设考场,考完恢复原状。

古***场叫做“科场”或“场所”。

因为在古代,科举考试是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所以考试地点被称为“科场”,或简称为“场所”,以示其重要性和严肃性。

此外,科场的规定和管理也非常严格,考生必须服从所有规定,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而被开除。

科举里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称来由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科举里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殿试中上榜的第一、二、三名。要说明这三个名称的由来还得从科举考试说起。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延续了1300多年

我国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始于隋炀帝时期,至清朝末年终止,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延续了1300多年。

封建科举制度有一定弊端,但却是平民百姓进身官场、平步青云的唯一途径,也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拓宽了渠道,有其进步的一面,在一定程度有些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就像我们今天的学业体制,只有取得了小学文凭才能进入初中,只有初中毕业才能升入高中,再获得考入大学的资格。科举体制下,凡是有条件习举业的读书人,一生要经历五次重要的考试:

第一次,叫做童子试。所有的读书人,只要想考取功名,无论年龄大小,都要首先参加童子试,通过考试后叫做童生或儒童。虽然这个名称叫“童”,但有些却是可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第二次,叫做院试。也就是国家认可的教学机构的考试。来这里参加考试的学生必须具有“童生”资格,考试通过后的童生被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叫的“秀才”,取得秀才资格就算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成为秀才之后,会有特殊的政治待遇,比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就像今天的人大代表一样,犯了法警察不能直接抓捕;

第三次,叫做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取得秀才资格,通过乡试就称为举人。《范进中举》里的范进当年考取的就是这个进士。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第四次,叫做会试。这是中央一级的考试。只有取得举人资格的考生才有参加会试的资格。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也就是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

第五次,叫做殿试。意思是在皇宫里举行的考试,也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当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够进入这个考场的。进入殿试考场的必须是第四次考试选拔的贡生,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由来

1、状元

上文说过,贡生经过殿试选***的进士,要在规定的时间用黄榜公布,因此又称为“金榜”,考取进士叫做“金榜题名”。在这个金榜上,第一名列于榜首,原来被称为“状头”,可能是因为这个名称不够雅,故改为“状元”,“元”也是“头”的意思。

2、榜眼

在古代的黄榜中,一般将第一名、也就是状元置于正中最上,而将第二、第三分列两边、居下,就像两只眼睛一样,所以,在隋朝时期,第二、三名均称为“榜眼”,后来第三名有了“探花”之名,便只用于第二名了。

3、探花

“探花”一词出现在唐朝,但最初不是专用于金榜第三名。那时,金榜题名时一般在春天,人们习惯在杏园举行庆祝活动,并挑选两名英俊漂亮的进士作为“探花使”,簇拥其在杏园巡游。到了明代,就将“探花”这个名词专门用于金榜第三名了。

有一种说法,皇帝在朱笔圈勾“探花”时,还真要事先进行面试,一定要挑选面貌英俊之人。可能那些长得丑的就无缘“探花”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隋朝的考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隋朝的考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