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皇帝讲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朝皇帝讲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求穿越到宋朝成为皇帝改变历史的小说?
  2. 赵孝谦是宋朝第几位皇帝?
  3. 北宋多少年历史多少位皇帝?
  4. 历史为何称公元420年称为宋朝.而现俗称宋朝是赵宋?

求穿越到宋朝成为皇帝改变历史的***?

《回到北宋当明君》

宋朝皇帝讲历史-给我讲宋朝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吾谁与归

状态:完本

宋朝皇帝讲历史-给我讲宋朝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穿越成为宋钦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宋朝皇帝讲历史-给我讲宋朝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孝谦是宋朝第几位皇帝?

第十一位。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男,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被立为皇太子。

同年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1194年),赵昚驾崩,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岁。

累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宋孝宗,葬于永阜陵。《全宋词》录有其词一首。

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赵孝谦历史原型是宋英宗赵宗实,也就是宋英宗赵曙。《雁归西窗月》是以宋朝为背景,剧中皇帝就是宋仁宗赵祯,赵孝谦是《雁归西窗月》里的男主角,对应历史上的人物原型就是宋英宗赵宗实,也就是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初名赵宗实,宋仁宗赵祯养子,宋朝第五位皇帝。

北宋多少年历史多少位皇帝?

北宋经历167年,一共有九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历史为何称公元420年称为宋朝.而现俗称宋朝是赵宋?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的称为南朝宋,而赵匡胤建立的称为北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宋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因刘裕故乡为春秋宋国故地,故以之为国号。又以五德终始说,刘宋为水德,故别称水宋。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出身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门阀大族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

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南朝宋建立。

南朝宋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惨无人道地***了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残暴,朝政日益***,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趁乱掌握了大权的萧道成,迫宋顺帝禅让帝位,改国号为齐,南朝宋终被南朝齐所取代。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与东京开封府合称四京。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全部集中于中央,避免出现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屡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皇帝讲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皇帝讲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