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简介李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简介李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建立时李渊出世没?
隋朝建立时,李渊已经出世了。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的,而李渊出生于566年,生在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的时候袭封唐国公,母亲是独孤氏,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姐姐,所以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名副其实的表兄弟。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淮阳公主和李渊的关系?
淮阳公主和李渊是父女关系。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635年病逝。
唐高祖李渊是怎么成功从隋炀帝手中夺走隋朝的大权建立***?
该出手时就出手,隋炀帝来帮一手,这就是李渊能够成功的原因。
李渊,李世民父子于617年5月开始准备起兵到同年的11月就拿下了长安,第二年的5月正式称帝,建立唐朝,仅仅经历了一年。他们能够成功夺得隋炀帝隋朝的大权的原因,有以下这几点:
一、主观原因
1.见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616年~617年5月这一段时间里,隋朝农民起义军在全国范围内爆发,隋朝朝廷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隋朝被农民起义军打着一蹶不振,但其还是保留着一定的军队实力。
比如隋朝将领张须陀被击毙之后,隋炀帝杨广立即任命光禄大夫裴仁基继续领兵镇压河南瓦岗寨起义,河北窦建德起义军在被重创之后,马上又重整旗鼓,牢牢地拖住了河北的隋军势力,诸如此类,各地的起义军与隋朝军队僵持不下。
就在此时,李渊集团选择发动起兵,隋朝的兵力捉襟见肘,无法派出重兵来对其镇压。而起义军要应对隋军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选择与之为敌,反而要与之互相援助,形成联盟共抗隋朝军队。
2.对未来有规划,制定了正确的战略
当李渊在筹划起兵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
内部有隋炀帝的亲信王威高君雅作梗,外部在北方上有突厥虎视眈眈,南方农民起义军时不时地在侵犯太原,东边还有李密窥视关中。
面对这种局势,李渊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那么起兵之事就是空中楼阁。
揽外必先安内,李渊安排了鸿门宴,将王威,高君雅出去,解决了内部矛盾之后。立即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送上大量的金银财宝,并且承诺俯首称臣,成功地获得了突厥的支持,在后续的战斗中得到突厥派兵援助。
又在南下进攻长安的路上,阿谀奉承李密,让李密打消了进攻关中的欲望。
这一系列的策划成功地将劣势转化为了优势。
之后的霍邑之战,围攻河东之战以及攻占长安等一系列的作战之中,李渊能够虚心纳谏。
可以这么说,李渊在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这一段时间内,***取的所有战略都称得上是正确的。这是李渊能够夺得隋朝隋炀帝大权的关键原因。
3.招贤纳士,积极安民
在起兵之前,李渊就利用自己的家世以及地位结交了众多的英雄豪杰,所以在起兵之后短短的时间内就组建成了一个文武兼备的朝廷。
在起兵之后,李渊按照功劳公平地将这些人加官进爵,使这些人成为了李渊集团的骨干力量。
李渊对于起兵之后,投降的隋朝将领一律不追究罪过,有的甚至升官加爵。这种分化瓦解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不但减少了行军途中的敌人,而且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起兵之后,李渊极其重视军队纪律,不允许士兵们骚扰百姓,而且执行得也不错,使得李渊的军队获得了百姓们的拥戴,也让农民出身的起义军们纷纷归附。
这种团结一切反隋力量的政策,是李渊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 、客观原因
1.晋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李渊镇守的晋阳,也就是太原,历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镇。
隋炀帝为了防备突厥,在此地囤了足够十年使用的军饷物资。这就为李渊的起兵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这里地处中国北部,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距离此地有千里之遥,隋朝朝廷的军队也距离此地较远。为李渊集团的骑兵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
2.河东关中地区隋军事力较弱
中原,河北,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的势力较为庞大,直接威胁到了隋朝的东都和运河航道等比较重要的地区。所以隋炀帝便把大量的军队集结在了这三个地区,全力平定农民起义。
之后,隋炀帝三巡江都,又把镇守关中的卫队带走了,因此留给李渊的是一个兵力空虚的关中。这就给了李渊一个可乘之机。
总而言之。李渊的起兵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获得的重大胜利。
五个月称帝,七年扫平天下,为何李渊还被后人评价为碌碌无能?
如果碌碌无能,怎么可能当得了开国皇帝?李渊之所以给后人留下平庸的形象,一方面拜嗣君李世民所赐,另一方面他的两个“缺陷”被放大。
一、李世民“塑造”了李渊的平庸形象
1.在李世民的高大形象下,李渊被丢进了阴影
一般开国皇帝都是猛人,无所不能,形象高大,各种***。相对而言,李渊的经历不够***,反而李世民在文治武功方面盖过了李渊,把开国皇帝的身影逼进了他的影子里。
李渊早年曾经奉命领军镇压农民起义、打击突厥入侵,自晋阳起兵后,李渊就已经“退出”战场,只作为决策人的身份出现,开国战争中的精彩篇章,他都无缘参与。相反李世民却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机会,把自己打造成了“战神皇帝”。
李唐开国之初,文臣武将是历代王朝中,最群星璀璨的一个年代,包括李世民在内。这既是李渊的***,也是他的不幸。***的是,在众星捧月之下,他依靠这些人才平定天下摧枯拉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磨难,不幸的是,他个人的色彩变得星光暗淡。
2.李世民篡改历史,掩没李渊的功绩
李世民靠玄门之变,杀嫡夺位上位。他很清楚,历史一定会对他的这个行为无情鞭挞,为了改变形象,李世民一直致力于篡改历史,试图将自己的形象变得更高大。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李世民将李渊的很多功绩,硬改到自己头上。比如,晋阳起兵,按史书说法,李渊胆小怕事,根本不敢造反,是李世民暗中谋划,逼得李渊不得不造反。
史学家抽丝剥茧,从史料分析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认为晋阳起兵的首谋就是李渊,李世民篡改的目的,就是要突出他个人对于***建立的重要性。
类似的篡改还有很多,有的已经永远无法复原,这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给后人留下的又一大诟病!
二、李渊自身的两个缺陷
1.缺少开国之君的武功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开国之君都是战神级的,武力争夺天下,完全靠别人帮你抢江山不现实;手上没有过得硬的武装力量,连山大王都当不了;扛把子没有活土匪的气质,镇不住骄兵悍将。
所以所有开国皇帝,留给后人的形象,多少都有点匪气,甚至流氓气息。相比而言,李渊太“文”了,虽然他也当过将军,上过战场,但显然,他的武功是开国皇帝中最欠缺的,不够耀眼。
2.得天下靠父祖
李唐开国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建立在家族雄厚的实力基础上的。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是柱国将军、唐国公,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是亲姐妹。可以说,李氏家族是名门望族,与上层社会建立了深厚的利益关系。
因而李渊很受器重,自幼世袭唐国公,担任皇宫千牛备、卫尉少卿、太原留守等职务。家族留下的政治遗产,是李渊日后起兵的最重要保障,包括私人武装和政治同盟军。离开父祖的积累,李渊不可能有起兵造反的机会,更不可能成功。
正是以上客观及主观方面的原因,让李渊这个开国皇帝星光暗淡,在列位开国皇帝中,显得很“碌碌无为”,其实,客观地讲,李渊一点不平庸,只是没那么“完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简介李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简介李渊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