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为什么和商朝相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为什么和商朝相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朝商朝灭亡原因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由于末代君主的残暴***,迷恋女色,致使国力虚耗,民怨沸腾,成为灭亡的源头。夏末代君主桀迷恋妺喜,不理朝政,为商汤所灭;商末代君主帝辛(纣王)迷恋妲己,不理朝政,残暴不仁,为周武王姬发所灭。
夏商的历史是从哪儿来的?
夏商周起源于豫西伊洛颖汝四河流域,出土的大型宫殿和类似于甲骨文的文字可以证明。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不按照套路出牌,努力继承自己父亲家产的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而夏朝能够最终形成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大禹就没有后来的夏朝。在夏朝之前并没有世袭制的传统,从来都是有能力者居上,面对泛滥成灾的黄河洪水,大禹改变了以往的策略,应用自然规律和有效的方式免除了天灾,带给了人们安稳的生活。按照以前的继承规则,有能力的人应该PK上岗,但是启不干了,洪灾是自己的父亲解除的,在治水的同时也统一了一些区域,而且还深得民心,坐拥这样的便利条件而不称霸,反而拱手相让,只有智商为负的人才会同意。于是启压下了所有人的统治欲,坦然的坐上了宝座。
都说富不过三代,特别是在美女云集、财富充盈的皇室中这句话简直就像自然规律一样灵验,就在夏朝的败家子夏桀逐渐把家产败光的同时商汤却在不断的笼络人心,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经过日日夜夜的坚持之后终于带着商朝走上了国之巅峰。商朝时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政治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奴隶制的至高点,并且还带领我们的祖先进入了青铜器时代,社会朝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只可惜这一切被商纣王给毁了。
而周朝就是一个历史***比较丰富的朝代了,本来前面的皇帝就不太靠谱,终于有一个踏实肯干的宣王却急于求成,失了民心。由于当时的农业快速发展,各个诸侯国的实力也日益壮大,最后周幽王的一把火结束了西周的统治,之后就进入了东周。
夏商周起源于豫西伊洛颖汝四河流域,出土的大型宫殿和类似于甲骨文的文字可以证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不按照套路出牌,努力继承自己父亲家产的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而夏朝能够最终形成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大禹就没有后来。
商朝夏朝是同一个民族吗?
因为年代久远,缺少文献资料,夏朝和商朝早期的历史都存在很大的疑团。
华夏文化可以理解为是多元一体的,在同期的中原各地和周边,分布有数量众多的部落。
这些部落有相近的血缘(母系氏族的遗传)和文化基础(图腾),分化为很多氏族,各个氏族在生产上分散而在政治上联合,是建立在血缘政治基础上的原始***。
一些氏族势力强大后,就夺取了部落大权,代表部落对外交往和征战。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之外,还有东夷部落,九黎部落;在北方,还有惯使刀剑的北方系民族,辽东地区的红山文化也表明那个地方在远古时期也存在数量相当的部落。
(炎黄部落)
这些部落之间经常为领地或***发生战争,文化相近的部落开始形成部落联盟,共同应对外敌,如炎黄部落联盟。战争越打越大,最后部落联盟之间也逐渐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相同心理文化和宗教信仰、价值观基础的族群。
夏朝建立时即是在形成族群的发展阶段,同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同一个族群里的各个民族都正在形成。
夏朝的都城一直没有找到,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朝都城也不能确认,禹王台是否是真实的也难以考证,但考虑到远古社会农牧未分的生产方式,夏朝极可能形成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就不会有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二里岗遗址都可能是商朝早期的都城。
因为商人的生产方式的半农半牧的,有建设都城的需要。这也能够解释二里头遗址里出现了淮夷使用的鼎和西北半坡遗址出现的鬲。因为商人本身出自淮夷,一直向西北方向扩展势力,灭亡了夏朝后,引入了西北部落的器物。
商人源出东夷部落,靠近夏朝的核心区,因此受到夏文化的影响,逐渐华夏化。商族只是一个小国,方圆只有70里。商汤有网开一面的典故,他以仁慈为营销手段,拉拢了很多方国,一起攻打夏朝。商汤***取了先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然后再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进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鸣条之战)
夏朝失国后,并没有灭亡,而是向北迁徙——本来就是游牧民族,迁徙起来也没有多大难度。商汤则在中原一带成为了各个族群共尊的盟主,建立了商朝。商朝前期迁都频繁,普遍的说法是因为水患严重,商朝不得不迁都来躲灾。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早商时期,夏人在北方征服了其他游牧民族势力后,卷土重来,频频袭击商朝领地。在多次进攻下,夏人摧毁了商朝的城市,商朝经历了远古版的“靖康之耻”,不得不选择南迁。
盘庚迁殷后,商朝迎来了中兴,开始对夏人盘踞的鬼方、土方进行打击,因此维持了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商朝势力才开始逐渐成长。武丁的妻子妇好就曾一次出兵13000人,击败了某个西北游牧民族,俘获都被当做了牺牲。然而此时的商朝早已不是商汤时期的商朝了,首都多次迁徙,核心控制区域都改变了。直到纣王时,已经与淮夷领地深度重合,矛盾冲突日渐沉重,于是纣王派兵征伐淮夷。却不料大军被陷在当地,造成国内空虚,周人趁机伐商。在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
(牧野之战)
轻吕是一种刀剑的名称,商朝惯于使用戈,刀剑的原型来自西亚和中亚,逐渐传入中土。因此,周人应受西北部落民族的影响更大。
牧野之战后,周人使用周文化全盘取代了商文化,并开始利用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广为殖民。在200多年后,终于使得周人的势力通过各个城堡遍布中原各地,并以周文化同化了中原各地的“野人”,华夏族形成的条件已经成熟,只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
这个时机很快就到来了,“犬戎攻破镐京”***,使得中原诸夏各国都遭到了亡国危机,在外族的打击下,诸夏各国寻找同类,开始了尊王攘夷,形成了华夷之辨。
在100多年浩浩荡荡抵抗外族入侵的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正式形成了,并且成为了文化高地,辐射周边。周边的秦、吴、越、楚等国,为了参与盛世,抢夺话语权,也纷纷将自己的祖先往华夏民族的先民追溯,最后都成了一家人。
(华夏一家)
秦汉时期,大一统观念已经形成,汉民族主体成型。夏商周以来的各个部落民族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多元一体,最终合流,汇成一家。
所以,商朝和夏朝,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氏族,当时不存在民族的概念。不过他们都属于华夏族群,即华夏民族的前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为什么和商朝相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为什么和商朝相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