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乡贤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朝乡贤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士山地名的来由?
合阳士绅张宗范作为周敦颐的***,一方面做出了捐办学校的善举,另一方面积极协助老师办学,被列为北宋乡贤之楷模。这让张宗范十分自豪,为纪念他和老师的这段办学经历,他将改建为州学的自家花园后的小山命名为“学士山”,并请能工巧匠在山顶修了一座八角亭,便请老师为该亭题名。
学士山在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与城区隔嘉陵江相望。学士山海拔约300米,山顶面积约200平方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学士山就是因深厚历史底蕴而让合川众多百姓知晓。
潮州万里桥的由来?
万里桥为广东省潮州市的一座南宋时期的古桥。被称为“潮汕第一桥”的万里桥。
万里桥是海(阳)揭(阳)之交(即今潮州市潮安区与揭阳市空港经济区之交)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一座5墩6孔的石桥,长约13丈(约40.43米),宽不过1丈(约3.11米)。
据了解,万里桥原名李浦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以前,此处没有架桥,过渡非常拥挤,交通极不方便。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渡口附近有一个叫翁元的乡贤,捐资建造了一座桥梁,只有两墩三孔,取南岸海阳县(即今潮州市潮安区)李畔和北岸揭阳县(即今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凤浦两村村名个一个字,定名为“李浦桥”。明朝年间,因洪水冲崩江岸,江面变宽了。揭阳县(即今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登岗圩凤浦村一个名叫林万里的员外郎捐资扩建,变为如今看到的四墩五孔的样貌,人们为了纪念其功绩,便把其名作为桥名,定名万里桥。
万里桥原名“李浦桥,”为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东龙村的一座南宋时期的古桥。
与潮州“千古一桥”广济桥所不同的是:万里桥知之者少。之所以称为“潮汕第一桥”,是它年代久远,比广济桥还早建三十年左右,在当时是主要的官道.要道和名种传说。
记得二三十年前我就好多次从万里桥经过,没有觉得什么“古桥”之类的念头,就是觉得那里有个大石桥真的很好而已。一晃二三十年过去,到现在反而想去探看拍照记录一下。
古时从潮州府城所在的海阳县通往揭阳县,需要通过一条石板桥,这就是被誉为潮汕第一桥的“万里桥”。
南宋有姓曾的官吗?
有,曾几、曾从龙、曾慥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慥(?—1155年)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今福建晋江人,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曾官至尚书郎、直宝文阁。死后被列为理学名臣,进祀乡贤祠。
曾从龙(1175—1236年)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字君赐,初名一龙,号云帽居士。北宋昭文馆大学士曾公亮四世从孙。赠少师谥号,封清源郡公,崇祀泉州府学乡贤祠。遗作有《曾少师诗文集》
谁知道宋代进士犹道明的详细资料?
字行之,桐梓人,宋宁宗嘉定间进士。其先五世祖崇义,太原人,于唐僖宗乾符元年,以都总管奉命平黔、蜀蛮。乱平,遂镇有其地。
崇义子朝觐,以播、瓮万户,从征黄巢,转战数省阵亡。特予世袭,立祠祀焉。
道明少时,随其父堂朝京师,请入国学肄业。后登进士,官授秘书,御书“克壮其犹”四字赐之,是为犹氏受姓之始(原姓尤)。旋迁集贤殿正字。有读书处在治北二百四十里扶欢坝上。其故宅元田坝,距城五十里,今已为令狐姓业矣。相间里许,有羊背窝祀田存在。墓在元田坝天井塆,令狐正琏界内。至今天井塆宅近乡人尚称犹家屋基。邑乡贤祠亦久列杞典。洵士夫之贤者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乡贤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乡贤发展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