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开封为什么从七朝古都变成了八朝古都?
  2.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莫名其妙离奇的失踪了?

开封为什么从七朝古都变成了八朝古都?

我是林小白,我来回答。简言之,在13年前是七朝,这也是比较公认的说法,到了13年史学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从夏朝到现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封地处河南,简称汴,在古代非常有名,为八朝古都 。从地理位置上看开封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在河南的中东部。开封是中原地区核心城市,曾经作为区域政治、经济、交通、教育中心闻名于世。

在13年前,七朝古都是公认的官方说法。但在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开封)年会上认为老丘(今开封)是夏朝第七位夏王杼的国都,这是史学界经过研究后的共识,这么看来开封应该再加一个朝代。

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从夏朝到现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之前被确认在开封建都的有战国的魏国,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然后是后来的北宋和金。而且开封作为都城是有相当高的地位,在北宋时达到顶峰,成为远近闻名的大都市。

   河南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绍侯就认为夏代的老丘的重新认识弥补了以前历史认识的一种遗憾,开封的历史文化意义再次展开。

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从夏朝到现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有一点就是,自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商代历史得到实证,而夏代仍列为传说时代,在国际上也得不到承认,如果有人坚持七朝古都也是一种提法,其实夏朝已经有不少发现了,个人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悠久的开封在新世纪正蓬勃发展,依托勤劳的开封人,开封逐渐成为区域内举足轻重的一座城市。

认识到开封和夏朝的关系极其的历史地位,既为开封人自豪的历史上添上一笔,丰富开封的历史 文化意义,也为开封史学考更深入挖掘了一段距离。

最早的七朝古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魏,五代十国时候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

后来经过专家研究考证后发现,夏朝在开封建都长达两百多年,是整个夏朝建都最长的国都。开封东郊有个村子叫“国都里”,据说就是根据这个起的名字。

其实还有一个短命的伪齐,是金攻陷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后立的算是个儿皇帝。

这几个朝代里,春秋时候的魏算是强国,在当时战国七雄里面算是崛起比较早的。而且国力鼎盛,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线城市无疑。只不过秦朝大将王贲把黄河扒开,直接将当时的大梁城化作黄土,自此开封很多年一蹶不振。

直到大运河开通后隋朝,开封的地位明显提升,到了唐朝时候,此时的开封又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明星城市。虽然还不能与长安洛阳相提并论,但也算是标准的新一线没有任何问题。

五代时候,开封的地位已经超过了长安和洛阳。北方的五国中有四个把这里做为国都,只是可惜都比较短命,又是四处征战,无暇顾及建城的事。

北宋都开封168年,期间城市扩大多少倍我也说不清。反正现在的开封也就一百万人多一点,高楼大厦的几十层。而北宋时候的人口比现在的开封市人口还多,那时候除了佛塔之外没有高层建筑,可以想见当时的城市应该比现在大的多。而且那时候的东京绝对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开封没有山,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杨志失陷花石纲的事。这些花石纲就是徽宗皇帝用来修建***山--艮岳的。可惜1127年金兵破城,将这些石头大部分都拉到了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开封不仅是夏都而且是上古时期集大成建都之地,路史引《帝王世纪》:***伏羲都陈留,炎帝都空桑,空桑即陈留。开封至今有空桑村,谯周《古史考》:陈留有空桑城。

为什么开封的夏都不仅无可置疑而且无可撼动呢?司马迁曾引《世本》记载:大禹都阳城,《孟子》《古本竹书》同样记载大禹都阳城,但《世本》完整的记载是:禹都阳城,在大梁南。所以《帝王世纪》(后汉书郡国志所引):禹避商均于浚仪。《太平御览》也同样记载:《世本》又言:阳城在大梁南。也有人置疑这是宋衷的注释语,对此有二点疑问:一,世本同样说黄帝都逐鹿,在彭之南,舜都在西城西,可见世本原来就是这样记载的在古地名之后注上今地名。。二,大梁在秦汉间叫浚仪不叫大梁,可见世本所指之大梁就是战国时期,而非之后。退一步讲至少证明汉朝到晋朝时,阳城在开封就有此类文献证据,北宋时期流传的世本也是阳城在开封,开封是阳城所在之地渊源已久,由来很早。如果有人说世本的阳城是孤证,不足以支撑开封的夏都地位,要寻求其他证据,其他文献也同样有记载:《穆天子传》:夏启之居在黄泽之南,而黄泽就是封丘的黄池,其南不远就是开封城,按方位来看,世本和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禹启旧都都在开封,可信度远超其他任何地方。《竹书纪年》记载:杼迁老丘。三重古文献足够给开封夏都以明确强大的文献支撑,开封无愧:王朝之源,造极之地的古都评价。

另外除了这八个朝代,建都的***还有李商,楚,后唐,辽,後宋,明朝,要是再记载其他的春秋上古***多达二十多个。开封应该是十二朝古都。

西安都从5朝变成13朝了。洛阳也从9朝变成15朝了。郑州以前不是古都现在也变成8朝古都了。开封为什么不能从7朝变成8朝古都,有些小朝代,或者没入正史的都加上凑一下就够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莫名其妙离奇的失踪了?

今天我们说的名人失踪案,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是周昆。


周昆,少将,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湖南平江人。

1927年随***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参加过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周昆多次历任军长、师长等职务,比如红四军军长,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师师长,红八军团军团长。

1934年参加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15师参谋长一职是周昆在担任。

1938年3月,山西,周昆携款失踪,下落不明。

据《彭德怀全传》记载,彭德怀从汉口返八路军总部,途经临汾,见到周昆。

当时周昆曾向彭德怀发过牢骚,大体的意思是,周昆觉得八路军方条件差,待遇不好,身上没有钱。而***方面条件好,住旅馆,吃酒店。

彭德怀大吼一声,"那是***,你是***!""周昆还不住嘴:"这次孔祥熙给了3万银洋,叫我带回做慰劳费,说115师保卫了他的家乡,人家可大方!……"

最后气得彭德怀暴跳不已,拍桌子痛骂了周昆一顿。

之后,周昆就不见了踪影。

周昆携巨款当了逃兵


1938年2月间,周昆领取了***给的6万元军费,周昆携款一半——3万元钱潜逃。当然也有说是周昆是带着孔祥熙给的3万元支票跑掉的,也有说是一共有10万元,但他带走了3万元。

主流的说法是周昆当了逃兵,但是也有人说周昆是被人打死了。

周昆后续情况如何?去了哪里?说法如下:


其一,回了老家,此后再未离开过。建国后组织上对他进行过调查,结果证实他没有参加过任何***组织,无***行为。

其二,去了瑞士,成了慈善家。中国改革开放后,化名回到大陆,积极的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其三,与富家小姐私奔,结果在花光了公款后,被抛弃,后回国被人打死。

其四,周昆在回部队的过程中,被土匪或其他不明分子突然袭击身亡并被秘密埋葬。

我的看法如下:


我觉得周昆虽然曾对彭德怀发过牢骚,但是并不能说明他一定是见钱眼开的人。毕竟周昆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从***秋收起义开始就参加了革命斗争,历任多届军长、参谋长等职务,可以说经受过组织的严格考验。

至于他和彭德怀发牢骚,只是说明他把彭德怀当做主心骨,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和不满。

而在那个***的年代,周昆自己携带巨款,很可能被坏人盯上。而坏人也不知道周昆的身份,或者就在他的后脑勺上就是一闷棍,周昆就做了冤死鬼,然后被掩埋。

毕竟在那个乱世,死一个人也不算个事,即使去找,也不会被找到。

如果周昆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建国后,他一定是开国元勋。

1938年3月,八路军115师参加了太原保卫战的***作战之后,奉命准备到吕梁山区去建立抗日根据地。正准备带领部队前往吕梁山区的115师林师长得到了一个很糟心也很让人震惊的消息,该师参谋长周昆带着刚从国军那边领来的3万元的军费走了。

这个周昆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湖南平江人,参加了秋收起义,跟着***一起上的井冈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属于持有原始股的老股东。之后,周昆的职务一路晋升,先后担任过红三十四师师长、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军长、一军团第十师师长、第三师师长。此外,还担任过红军大学代校长。到长征前,红军队伍扩大之后,新编成了两个军团,也就是八军团和九军团,就军团军长罗炳辉,八军团军团长就是周昆。

他这时候的这个级别有多高呢?这时候的粟裕还是师级干部,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时候,才出任红七军团的参谋长,而这时候的陈赓还只是红军干部团团长,罗瑞卿在一军团担任参谋长,黄克诚长征时期在三军团当师长,罗荣桓在一军团当政治部主任。而这时候的杨得志、杨成武等人,都还只是团长,在抗战开始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一方面军被改编为115师,下辖两个旅,师长众所周知,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参谋长就是周昆。

资格又老,职务又高,而且长期担任军事主官,虽然没上过军校,但是却担任过红军大学代校长,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又能出任115师参谋长,可见周昆的军事能力是不差的,起码是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尤其是红军大学校长,这个职务可是很不一般,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有过正轨军校训练的人担任,周昆并没有上过军校,却能担任这样的要职,说明他的军事水平要超过当时许多同级别的干部。

这样一位久经考验的老革命、老同志,而且是高级干部,从参加秋收起义开始,经历了井冈山时期、中央苏区时期、长征时期、初到陕北时期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岁月,都活下来了,而且也熬过来了,见过多少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那是真正的百战余生,什么样的大场面没见过?但就是这样一位老革命、老红军、高级干部,却在抗战开始后,条件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仅仅为了三万元,就携款潜逃了,说出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他却真的就这么干了。

关于周昆携款潜逃,一直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解释是,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周昆曾经走位115师参谋长到武汉参加过国民***组织的参谋长会议,他在会上见到国军其它部队的参谋长都有小汽车,收入也高,生活条件优越,而他却感觉自己很寒碜,所以有些怨言。他还说,时任国民***行政院长孔祥熙给了他三万元,让他带回来犒劳八路军,以感谢八路军保卫他的山西老家。在会议结束后回到八路军总部时,周昆还曾在彭总面前抱怨过这个情况,当即遭到朱老总、彭总等八路军总部首长的严厉斥责。

不过,这个解释似乎稍显勉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各级干部和国军的各级将领都有所接触,也不免有人出现过这样那样的思想波动,尤其是曾经的黄埔学生,虽然在红军时期和他们的同学都是对手,但是现在抗日时期见了面,都很热络,更容易出现这种攀比心理。更不用说贺老总这种参加革命前就已经担任过军长职务的人,连肖劲光、李富春在北伐时期都挂过国军中将军衔,但他们却都没有贪恋荣华富贵,而是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何以周昆就突然见钱眼开,携款潜逃了呢?

无论这个解释是否靠谱、可信,周昆这样一位参加革命多年,久经考验的老红军、老革命、八路军的高级干部,确实就此脱离了革命队伍,再未在历史上出现过。对于他的下落,一般的说法也都是他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度过了一生。而他虽然携款潜逃,但是因为并没有投降国军,也没有投降日寇,所以并不是叛逃,只能算是一个逃兵。所以,后来也并未追究过责任,当时又兵荒马乱,没有查找过他的下落。如果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尚在人间,看到那些曾经的战友都成了元帅、大将、上将,他又该作何感想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夏朝到新世纪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