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吧隋朝集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吧隋朝集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列举从汉至元历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
②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
③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
④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⑥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⑦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⑧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⑨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地区。
隋朝对促进巩固统一南北经济的措施是什么?
挖掘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4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0月3日,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仪式举行,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
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经济上: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唐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说明其历史意义?
唐时期有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分别是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三省六部: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事的场所。
意义,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唐代科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径。唐代开诗赋取仕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通过科举考试,把作诗投入仕之道,这必然促使世人对诗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成了知识分子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
意义,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官员的一定公平公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吧隋朝集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吧隋朝集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