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的乱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的乱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是一群喵这本书怎么样?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是一套与众不同的***历史书。它让十二只猫分别扮演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虽然没有把所有的过往都呈现出来,但却在叙述历史之后增加了拓展,完善了故事情节,并深化了历史人物的形象。
该书的语言风格很幽默。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它使用了一些流行用语,比如,形容战斗力很低,就用“战五渣”;还比如搜刮民财,他就会用“把所有零食和游戏机给我交出来!”来表达。书中从没出现过孔老的口头禅“之乎者也”,最多就是一个“于是乎”。这本书很受同学欢迎!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是中国作家肥志编绘的,全套书有八部,分别是:《夏商西周篇》《春秋战国篇》《秦楚两汉篇》《东汉末年篇》《乱世三国篇》《魏晋南北篇》《隋唐风云篇》和《盛世***篇》。该书以诙谐幽默又接地气的方式,通俗地讲述了夏商西周多个时期的历史故事,比如大禹治水、商汤灭夏、周公治国等无数人熟悉的桥段。在《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夏商西周篇》中,十二只激萌喵咪演员将化身经典人物,搭配可爱直白的语言重新让你体会历史的魅力。
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
我来回答:
古代朝代都有外族入侵、边关危机,为何三国乱世却能安稳200年?
这期间不到一百年,也是汉民族饱受摧残的一百年,并不是题目讲的二百年!
那么为什么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这个过程中外族这么安分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汉王朝对周边外族,尤其是匈奴的打压是非常狠的。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匈奴和鲜卑被打的四分五裂,大大加长了外族实力增长的周期。再加上外族部落之间也冲突不断,相对中原地区武器落后人口不足,所以尽管到了东汉末期乱世来临,外族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王朝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是各路诸侯依然摁着外族打。以北方曹魏为例子,建安十二年派出张辽大败外族,掳走大量人口,建安二十三年派出曹彰,北伐乌丸,鲜卑王柯比能吓坏了直接称臣。包括多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匈奴也曾在兴平二年和建安七年两次投降曹操,外族就像送快递的一样,来了就是送粮送人。
不光曹魏,其实三国对立阶段,蜀国和吴国对于外族的打压也是很到位的。蜀国当时主要应对的就是南蛮,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除了孟获一支,蜀国还面对淮水一带的廪君蛮,荆南附近的傒人,以及阆中一带賨人,这几股外族势力最后都依附于蜀汉的***,成为蜀汉的军事力量。吴国相对于曹魏和蜀国外族入侵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大,主要应对反吴***和外族混杂的山越,也是被孙权多次围剿,后来也是投降东吴,成为了吴国的战备力量。
可以看出,无论是魏蜀吴怎么如何争斗,各个***对于外族的方针还是比较一致的,基本上就是打到你服为止,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是羌、匈奴也好,还是羯、南蛮、山越也好,实力上和魏蜀吴有着不小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打不过,打不过谈什么入侵。
后来,司马氏篡权建立了晋朝,在晋朝的初期,司马炎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太平盛世,但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并没有得到根除。尽管如此,当时鲜卑首领发动史称秦凉之变的反抗战争,最终结果还是被晋将马隆镇压了。
最后,我们都知道,三家归晋以后,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三国时期尽管我们对外族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自东汉末年开始***的数量就在战乱中急剧下降。在晋朝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根本无法和汉朝时候相提并论,只剩零头,汉朝余威已尽。北方各部也完成了统一,在最应该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的时候,晋惠帝带着一脑子浆糊坐上了龙椅。本来就衰弱的国力加上更加严重的内斗,名将去不了战场而是在门阀互斗中疲于奔命。三国时期对外一致的政治共识也不存在了,人口优势没了、装备优势没了、政治环境糜烂不堪。
再加上人口大量减少,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虽然一开始是作为晋人的奴婢。但很快奴婢的数量就超过了晋人的数量,八王之乱后,这些外族人士趁机举兵,很快就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
晋朝也因此常常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西晋很快就灭亡了。到了东晋国土面积已经严重缩水,北方连年的战乱、朝代更替频繁,昔日让各个外族闻风丧胆的***军队也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总体来说外族相对安分的那段时期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汉王朝形死神在,余威尚存,外族不是对手。
二是各路军阀实力强大,人才辈出,外族不成气候。
三是晋朝初期,司马炎掌权也算有所作为,外族没有机会。
在三国时期,少数民族由于势力和军队战斗力不够强大无,而法与当时的朝廷势力相抗衡,并且,多数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汉武帝的时期,汉朝对于匈奴打击很大,对匈奴的军事进攻主要有四次战役,分别为: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河南之战:使匈奴失去了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随后汉朝***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 漠南之战:汉军第一次与匈奴主力对决,卫青打破匈奴右贤王部,右贤王失去对河西诸王的控制,单于远徙漠北。河西之战:霍去病连破匈奴河西五王国,占据河西马场,通过这次战役,匈奴退出河西走廊,西汉***通过设置郡县、***实边、修筑长城等措施,最终使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漠北之战: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匈奴左右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 伊稚斜单于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以致于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十几天后伊稚斜单于复出,右谷蠡王乃去号,匈奴王廷的混乱与狼狈状态由此可见其严重。漠北之战后的“漠南无王廷”则标志着匈奴势力大范围的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其次,在东汉时期强军持续打击匈奴下,最终把匈奴打的不敢迈入中原一步。即使到了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虽然,此时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汉朝的军事主张延续了下来。正应了当年汉武帝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代的青壮年必须在边境与地方去戍兵,这样中原地区的常备军事力量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数目,战斗力不但没有变弱,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同时,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允许地方有实力的豪强私募兵力,这样就打开了地方兵力持续增强的源头,如曹操、袁绍、公孙瓒和马腾等人,这种地方势力的迅速扩张再加有丰富的军事战争经验,最终,导致东汉末年的各派势力都很强大。从白马队到死士团,再到西凉骑兵,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与影响力。所以说,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战斗力上,其他外族想要入侵就变得不容易了。
最后,三国鼎立时期,北方的匈奴分为了几个部分,其地盘大多都在以曹操为首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格管控之下,并且,曹操对匈奴***取了分别治理的方略,甚至,曹操还允许匈奴保留着自己的一些习俗,成功地使匈奴各部受制于曹魏***。其他少数名族基本在当时都不成气候,根本无法威胁中原。孙权稳住了南海的局势,刘备解决了西边的羌戎,三位霸主联合起来,没有让中原领土落入外敌一丝一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的乱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的乱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