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评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评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水浒传?
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鲁迅说:“一部水浒,说的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梁实秋在《影响我的几本书》一文里说:“第一部影响我的书是水浒传.…直到我读到水浒传才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愧金圣叹称之为第五才子书,可以和庄、骚、史记、杜诗并列,我一读,再读,三读,不忍释手.”
胡适,著名学者.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一文中肯定水浒是一部奇书,他说水浒“在中国文学史占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重大得多.”
金圣叹,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戏曲评点家,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贡献卓著的理论***.金圣叹将水浒和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并列,称水浒为“第五才子书”,并断言“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还感叹道:“呜呼,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又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谈论《水浒传》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投降.
从内容与中心思想去评价,内容简单说就是***,***,108个好汉没办法了落草为寇,起义造反,最好给官府消灭的故事!中心思想是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提醒执政者要爱民!故事内容放在现代,这108个好汉的行为其实也不是好汉行为,都是以他们的规则去判定善恶,但***的中心思想却很适合每个朝代执政者思考!当社会发展到***时,说明朝代快要改变了
《水浒传》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
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五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评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评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