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外评论中国汉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老外评论中国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汉朝跟战国末年只相差了十几年,却给人不是一个时代的感觉?
或者从这个角度,可以让题主更好的理解这19年的秦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有“先秦”的说法,而没有先周、先汉的说法。原因很简单: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所实施的大一统措施,虽然只有短短19年,却从两千年前影响到现在。
这19年里都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1、依法治国,贵族和平民都以相同的律令治理,贵族失去了传统以来所拥有的特赦权,也有的贵族、平民阶层被打破;
2、改变了中央和地方的根本性关系,秦朝之前中央和地方是代理制,将土地分封给代理人管理,权力可以遗传;秦朝之后是授权制,授权某人去治理,职责、期限都明确,权力不能遗传,由国君控制,随时可以收回。
3、废除贵族阶层,打破贵族和平民的界限,提升了平民地位,让平民有机会建功立业,西汉初年大部分功臣都是平民出身,这得益于秦朝这19年所带来的技能训练和意识提升。
4、大一统措施,如文字、度衡量、道路、车轨、工程等,给了时人和后人便利。
5、提供了乱世统一的路线和范式,给后人关于乱治的现实选择;
6、5年楚汉战争的残酷性和广泛性,比战国时期的破坏更严重,验证了秦始皇的论断:“诸侯,树兵也!”,也严重了秦朝19年郡县制的正确。
总的来说,秦朝之后的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夏元、明清等朝代,都不过是重复秦朝的故事。
都是认知错觉造成的
比如说,十年前是1998年吗?No No No!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过去十年了,再过四年又要办奥运了...
现在80后还在被各种媒体骂作是“垮掉的一代”吗?No No No!这个“荣誉”称号现在已经借90后的手,交给00后了。因为最老的80后已经38岁了...
这些都是认知错觉。
但是,这种认知错觉是正常的!
举个例子,以我们现在2018年为中轴线,去套战国-秦朝-楚汉-汉朝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刘邦去世(公元前195年)是2025年
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是2018年
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是2013年
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是1999年
嬴政即位(公元前246年)是1***4年
站在汉朝人的时间点往前推,秦灭六国,终结战国时代,是十九年前的事。
那么,以我们现代人的认知,看十年前是什么情况呢?
十年前我们用什么手机?诺基亚、摩托、索爱、多普达。听名字就像是远古时代的产品,实际上也就隔了十年而已。
十年前我们在用什么网络流行用语?
偶今天看到一个帅GG,简直帅呆了酷毙了!偶好稀饭他!
可是他说偶是恐龙,不想跟我聊天5555......真的7456!他怎么能酱紫!
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
我晕!我倒!我在网上冲浪...
偶是一个PLMM,一般一般,也就世界第三!
现在谁还这么说话?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是判了十年***,刚从牢里放出来的吧。不忍直视啊!然而,也就过了十年而已。
为什么会有人把2008年当做1998年的认知错觉呢?
因为,1998年至2008年的社会变化不明显。而2008年和现在相比,变化太剧烈!
社会发展缓慢,就会给人一种时间过得很慢的错觉。而社会发展迅速,会给人一种时间过的很快的错觉。
同样的道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停滞的!而战国至西汉中间的这一段历史,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二十年之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这种剧烈的社会变化,将明明是一代人的社会,硬生生的割裂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给人一种跨时代的错觉!
如果还不理解,请回去翻自己家的相册,看看当年自己的杀马特造型,再看看现在的自己。你会感觉,那不是我,那要何方来的妖魔鬼怪?
我们这一辈人,和西汉初期的人一样,同样也是生活于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代人!
如果仍然不理解,请认真领悟“有代沟”这个词的含义。我们已经适应了复杂的社会,而家里的老人仍然在坚守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代沟”和感知错觉。
当历史的车轮像白驹过隙一样经过秦朝,人们往往很难适应这个短的只有十几年的朝代,却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这种不适应感,才让人们觉得,汉朝的成立跟战国的覆灭明明只相差了十几年,但却给人们不是一个时代的错觉。
战国时代是由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终结的,随即秦国就更名为秦朝,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秦始皇的离世,秦二世被赵高架空,紧接着前六国旧贵族趁机起事,就这样,幻想着长生不老,创下万世基业的秦始皇,他所建立的秦朝,仅仅存活了14年就覆灭了。
而汉朝是于公元前202年建立的,实际上它距离战国覆灭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19年。尽管时间不长,但在这19年里,经历了秦朝大一统、各地揭竿起义、楚汉相争,最后到汉朝成立,中间还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的。
但说到底,造成汉朝跟战国不是同时代的错觉,还是因为秦朝的影响力太大了,秦朝在成立之后,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改变了奴隶制度,转型为封建君主专制,改变了诸侯制度,变成群县制……
这些改变,使秦朝与战国(东周)制度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别说是后人了,就连当代被秦国吞并的六国,一时之间也难以接受。而汉朝大部分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在制度上也与战国时代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所以这也令人产生不是一个时代的错觉。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汉朝它是个大一统的朝代,而战国则是各个诸侯国割据,虽然也有个名字上的东周,但毫无战斗力,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和一个被割据成十几个势力的国家,自然也是有着巨大反差的!
最后,除了格局上以外,不管是经济、文化、思想、政治上,汉朝都与战国相差甚远,所以尽管汉朝距离战国只有19年,但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发生了改变,这才是给人不是一个时代感的真正原因!
理解题主心情,因为时间不长但变化很大,用现在话说,叫做代差。但题主忽视了秦朝,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王朝。首先看先秦与后秦差别在哪呢?
第一,版图变了。由原来的战国七雄,成为了一个拥有广阔疆域的***。秦始皇建立的郡县制,结束了上古就存在的诸侯。秦前后,是多国与一国,分裂对统一的对比。这个变化给人的心理作用是最大的。
第二,故事变了。换句话说,矛盾的焦点变了。秦以前,故事主要讲的是国际关系:跟谁联盟,谁打谁,别被人吞并了,等等。秦以后,故事主要讲的是国内关系:谁谋反,谁镇压,谁变法,等等。因此,内容上的变化就形成了风格上的变化。
第三,价值观变了。秦以前,人们重视的是"才"。权谋、策略、合纵、连横,等等,更讲究才能,不论出身,也不讲立场,哪国好就去哪国。秦以后,更讲究"忠"。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政治立场统一了,变成了一致对外。
第四,话筒变了。秦以前,是诸子百家争鸣,气氛热烈。秦以后,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了。就好比:一开始一大群人,叽叽喳喳,乱乱轰轰,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的样子。
这些都要归功于始皇帝。本来,这些变化应当需要数代之功,但赶上了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通过强力手腕,力推改制,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使中国社会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恍若隔世。
芈月传里有一个故事,芈姝出嫁秦国,车马劳顿到达两国边境,身体吃不消,病倒了。公主陪嫁侍奉的女医官不得不到秦国街市药铺卖药,可是她遇到了难题,首先是两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不通,湖北话与陕西话基本很不好懂,于是女医官不得不找了翻译。等到翻译过来后,一聊发现双方药典名录文字不同,度量衡制度不同,结算货币也不同,女医官霎时有点懵。公主千金贵体,容不得半点闪失,于是女医官打听到当地人***药的地方,自己背上竹娄上山去了。
芈月称制后数十年后,她的曾孙子秦王赢政赢了天下,娶了巴国的寡妇巴清,为了老婆做生意方便,秦始皇颁布了政令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国家政教合一焚书坑儒。巴清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世界首富,拥有百万亩土地,数千武装安保,几万人的仆役,数十万的奴隶,她赞助了情人的赢政的阿房宫,万里长城,万年吉壤等工程,作为情人节礼物。他们的故事被后世称作赢天下,芒果台拍摄成跨年大剧,结果服装过于数典忘祖,被封杀暂停了。
很久以后,有一位来自沉香木的故乡的青年,他为了挽回自己的情人青青的心,自愿以身试险科学虫洞工程,穿越时空来到了战国末年,一落地就落到巴国女子巴清的浴缸里,该看到的他都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也都不可拒绝看到了,失节事大,于是项少龙成为巴清的男人。
项少龙的任务很明确到赵国首都邯郸救出质子赢政,协助他回到秦国继承大位,自己就可以回到自己时代见到女朋友了。巴清被项少龙征服后,义无返顾资助了他的冒险行动,并且通过跨国贸易渠道,帮他接触上了秦国左丞相吕布韦,她将自己六国通关的铜符和文书及六国钱币准备好给项少龙,项少龙感慨到你不是开博物馆的,的确六个国家六种***文化生态,衣食住行样样不同风格。
项少龙征服了吕不韦,让他相信赢政是他亲生儿子,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赢政当了秦王。秦王赢政为了保住自己生世秘密,杀了吕布韦,娶了师母巴清。多少年后,项少龙带着夫人游历到荆楚大地,生了个儿子是个力拔山河气盖世的英雄,取个名字叫项羽。项羽长大成人后,叔叔项梁告诉他了他的生世,他是巴清的儿子,于是项羽决定替父亲报夺妻之恨,他起兵于江东,一直打到了秦国都城咸阳,火烧了阿房宫,毁灭了咸阳城,寻找秦始皇陵未果。
君王意气尽,四面楚河声。三军无奈何,贱妾何偷生?楚霸王项羽功成名就后,猕猴而冠,放松了对大流氓刘邦监管,刘邦与项目划定了楚河汉界,但是刘邦就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夺了天下。刘邦夺了天下,任用儒生整顿国家礼仪祭祀制度,恢复了周礼,启用了儒家的冠冕,国家制度上使用了秦朝典章制度,政治策略上则是外示黄老,内用儒教法家,综合治理使用霸术。国家气象位为之更新,汉家天下郡县与诸侯王的封邑并存,你看到了战后诸侯国的影子,但是却装着汉朝中央集权里子。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刘邦从秦朝泗水亭长一路走到正国级领导人,他批判性的继承了秦朝传统,将率土之滨的王臣和普天之下的王土进行了改造,非刘姓者不得为王,又鼓吹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综合而言战国时代是大争之世,争于实力,汉朝也一样内忧诸侯外环匈奴,战国与强汉一脉相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外评论中国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外评论中国汉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