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志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国别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三国演义上面的事都是真事还是虚构的有真的么?
1、《三国演义》里的内容不全是真实的,里面有很多的虚构情节。
2、在创作上,《三国演义》继承了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七实三虚”可以说是该书取材的基本原则,***中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大的历史***皆取之于史册,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也基本符合史实。
3、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
陈寿的历史《三国志》,和罗贯中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官府修史,而蜀国为自行收集,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之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单独流传于世,直到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与正规史书略有差异。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人文长篇***。
两书的区别表现如下:
1.两书的性质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正史,而《三国演义》是***。
2.两书的作者不同。《三国志》是西晋初年史学家陈寿著,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家罗贯中著。
3.两书的内容不同。《三国志》是三国时期的史料,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4.两书的体裁不同。《三国志》是国别体,而《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
5·创作年代不同。《三国志》创作于西晋初年,而《三国演义》则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间。
其实这样一一对照分析可以写成一本书了,不亚于科学新知类。不过仅从一般阅读者的角度而言,三言两语的感受是可以百家争鸣的。
民国才女张爱玲非常热爱《红楼梦》,循着心思缜密的性格将红楼“大卸八块”,拆至点点滴滴,恨不得融入梦魇里,著书写红楼各种小细节可见一斑。
因而,读书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陈寿出生在四川南充,三国鼎立结束后,进入西晋相对稳定的政局,他时年48岁,以心态相对平和开始撰写《三国志》,其实同期也有另外一位同僚正在书写《魏书》。
同一段历史由两个作者同台pk,最后对手看了陈寿写的《三国志》,觉着实在比自己高出很多,自愿甘拜下风,成就二十四史前四史中这一经典。《三国志》属于中国古文类历史资料里有一定深度的书籍,过去仅供王侯将相和特殊文化领域人士阅读,而陈寿本人最终被定位为西晋史学家。
陈寿的后人罗贯中,出生日期不详,不过明代离我们相对时间更近,可是偏偏就连他的出生地也有山西和山东两个版本。听说某次关于罗贯中的籍贯讨论,某地还能组织500人的辩论会,蔚为奇观,可见《三国演义》此白话文深得民心。以罗贯中为代表的《三国演义》作者堪当话本大家,是当时“流行段子手”,爱好戏剧描写手法。不过因著写《三国演义》里有两个作者一说,有时候能从书中解读出他某些悲壮的心境,因而有人评论《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是三部悲剧***。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麟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明】罗贯中《咏雪诗》单柏钦 图)
以上仅取一瓢,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讨论这个话题,留言指正,谢谢关注支持[祈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