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历史的教训书评,以及明朝历史的教训 吴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给后世留下什么深刻的历史警示?

1、明朝没有汉代的和亲政策,明朝的王昭君们都得到了保护不和亲。

明朝历史的教训书评-明朝历史的教训 吴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身体是自己的,生活可以任性,生命绝不能儿戏。再多的财富,失去健康等于零。有病去医院,绝不能道听途说,盲目用药。更不能把***当补药,食补最重要。

3、结束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以强力手段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进与创新,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明朝历史的教训书评-明朝历史的教训 吴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哪些硬伤错误?如何看待这本书?

1、《明朝那些事》是我非常喜欢的历史书籍,当初在看它的时候,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明朝末年的官兵与流寇作战中,大明帝国涌现出很多优秀将领,比如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左良玉、卢象升等人。

2、选择性描写正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选择性描写史料,所以被认为有硬伤,而且导致朱祁镇跟朱见深这对父子形象全然颠倒,不知道作者当时是如何考量的,还是真的对朱祁镇这个人物有全然的偏爱。

明朝历史的教训书评-明朝历史的教训 吴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明朝那些事儿》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史实,比如人物的年龄等写的有问题。《明朝那些事》里被着提及多的文化人,正是明代***大才子唐伯虎。

关于明代历史的读后感,急!!!

1、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

2、老话说看史使人明智,历史如果写的生动有意思,还是会有蛮多人看的,比如这套明朝历史的书,算是开了通俗历史的先河。

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1 《明朝那些事儿》写了朱元璋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讨饭,1347——1352年撞钟,1352——1368年造反,1368——1398年当皇帝。

4、《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700字1 《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一共有七部,它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儿。

5、春去秋来,斗转星移,明朝的这段历史也不过是纵观人类史的沧海一粟。我们要活在当下。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5篇范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6、《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我从小喜欢历史,所以,我也比较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我原先是三国迷,《三国志》、《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丰富多彩的阶段。

明朝大历史的专业书评

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该书作者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

《显微镜下的大明》书评一:亲王最让人赞誉的就是他那一支妙笔,能从浩瀚的历史中找出最微小的细节然后加以修饰成文。

如果想要了解明代三百多年详细的历史的话,更专业更权威的我还是推荐吕思勉老先生写的《中国通史》。因为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些事情并不是几个人物的功业就能造就的,更多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看完此书,唯有感慨。觉得写书评,很有必要;写一个长书评,太有必要。说是写书评,其实我更多想评的是历史,其次是书。毕竟,精彩的是历史本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

1、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篇1)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

2、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 必须要先谈一下这部书给人的整体印象:它更像是一部***而非史书,它的文学性可以说相当高,至于关于史实的真实性,由于自己对明史也没有特别多的了解,不敢妄下断言。

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迄今为止唯一一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从穷苦卑贱的放牛娃,到被送到佛教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再到成为统领百万人马的元帅,再到即吴王位,建立大明,万人之上。

4、《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1 很早以前就听说这本书了,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刚开始看时还没有什么写感想的习惯,后来越读越有感触,于是也忍不住写上几句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很多历史学者对待明朝都是负面评价

1、史料缺失。清朝统治者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下令将有关“抵触本朝之语”的书籍尽行销毁,毁灭了与四库所收书籍种类几乎相等的三千余种书籍,造成明史史料的大量缺失,许多重要的历史环节难以复原。

2、最主要的是宋朝有可吹嘘的资本,就像学者袁腾飞所说,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全世界的80%。明朝却有被黑的体质,一部明史修了120年,又因为***剧中在表现明朝时,总是把明朝的宫廷斗争放大,使人们对明朝印象恶劣。

3、明朝是维持了中国300年统一的正统朝廷,延续传承了中华传统和古老文明,中国人素来讲正统,必须要正面肯定。对它的负面评价,应仅限于对朱元璋、朱棣的多数无为的子孙们。

4、有点良心的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明清谁是垃圾。当然也有些昧着良心,尸位就餐的圈养文人,败类,喜欢跟着团结和谐的指挥棒起舞了。知行合一,喜欢历史,最好自己去钻研,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装懂。

5、都是7次去西洋,带领明朝的海军出海等等,都告诉世人明朝厉害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也是因为他们造就了明朝的辉煌。总结一下,一个朝代肯定有好有坏,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是对待历史还是辩证去看待,不要只看一面。

6、从事实的角度出发,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清清白白的朝代,之所以现在很多人骂明朝,很大原因上并不是因为明朝制度的黑暗,而是因为大部分的连续剧和一些夸大的史料导致人们对明朝产生偏见。

明朝历史的教训书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朝历史的教训 吴晗、明朝历史的教训书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