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背景,以及隋唐五代历史背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隋朝成立的历史背景
1、隋朝 公元581年由杨坚建立,定都大兴城,589年隋朝灭陈朝,统一全国,公元618年,李渊废隋恭帝杨侑自立为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政治: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
2、杨坚篡位,隋朝建立因为周宣帝打击、压制皇族成员,所以让皇族势力变得衰弱了。在这种背景下,杨坚作为杨氏家族、独孤氏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周宣的岳父。在北周帝国的影响自然是越来越大了。
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它由出身于军事贵族的杨坚于581年篡夺北周***建立。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
4、汉民族刚经过三百年的黑暗跟混乱时代,不管是统治阶级还是下层的被剥削阶级都迫切需要安定,这就顺时代有了开皇之治。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
2、背景: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时期,大权掌握在门阀贵族手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因此,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成了世族豪门操纵***的工具,不利于中小地主阶层的发展。
3、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层内部的关系来看,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开凿大运河的背景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开凿大运河的背景和原因如下:背景:隋朝继承了北魏-西魏-北周的政治系统,并统一了全国。在建国后,隋朝为了平定叛乱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开始开凿运河。这是最重要的历史背景。
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巩固隋朝***的政治需要。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军事形势逼迫的结果。大运河的开凿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古运河和天然河道基础。概况: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沟通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统治,便于隋炀帝巡游,意义: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原因三点: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巩固隋朝***的政治需要。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军事形势逼迫的结果。大运河的开凿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隋炀帝在位时期,劳役繁重,农民穷困。统治者连年大兴土木,隋炀帝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征兵不断,再加上统治者暴虐残酷,对农民阶层及其苛刻,农民温饱不能得到满足。在农民无法生存的情况下,隋末农民大起义便发生了。
2、起义背景 统治者骄奢淫逸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虽然他在历史上有一定的作为;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以致激起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3、隋炀帝忽视百姓,长年徭役加重农民的生活负担。由于农民劳动力的匮乏,导致大量土地荒芜,老百姓难以维持生计,各地反隋势力揭竿而起,纷纷投入到反隋的洪流之中,从而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隋炀帝最终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辙。
4、首先,民间多年的自然灾害和朝廷的强征劳徭役过度。
5、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特点是和当眩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
6、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王薄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反唐失败,前后整整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
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背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隋唐五代历史背景、五代史志记述隋朝历史背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