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汉朝户籍制度演变历史,以及汉朝户籍制度演变历史背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
-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
- 3、西汉时期常将有钱人强制迁徙是因为户籍制度吗?
- 4、两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 5、历史上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
清朝基本继承了明代的户口登记制度。最初是三年一编审,后来改为五年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
由唐入宋,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拉开中古与近世的历史分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出台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社会变动”(社会身份)等事项的管制办法。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补充军事***,朱元璋先后实行了“户籍制度”和“黄皮书制度”,建立了明朝独有的户籍制度,对明朝及以后的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从“户口本”和“黄皮书”两个方面论述了明代户籍制度的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的户籍管理发展趋势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西周时期,户籍制度已经基本形成,主要用于统计人口和实行租税制度。在秦朝时,户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成为***统治的重要工具。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如下:从松散到制度完备,逐渐精密。但***时期,户籍制度就会受到破坏。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
民国时期先后出台了《户籍法》(1931年)和《户口普查法》(1947年),推行国民***制度(1946年),建立了各级户政机构。
明清时期,在中央集权的趋势愈发严苛的情态下,明太祖朱元璋因时制宜,在施政期间着力推行了“户贴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今日现代户口本的雏型。
本文从“户口本”和“黄皮书”两个方面论述了明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古代户籍制度与赋役的关系户籍制度起源较早,与税制关系密切。在商朝早期,国家在准备大规模战争之前会招募平民。
西汉时期常将有钱人强制迁徙是因为户籍制度吗?
1、首先我们来说说上户,上户的家产大约在几十万钱以上。但是不同于我们想象,这些上户通常都是朝廷针对的对象,因为上户大家往往是被迁徙的对象。这主要是西汉朝廷为了抑制地方豪强经济实力的恶性膨胀。
2、汉代封建国家直接控制的平民,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
3、“人”等字,但却很少出现“户”、“家”的说法,因此后人推测,商周时“登人”,主要目的是为了征集兵丁、组建军队以满足战争的需要,还不具备后代户籍制度所具有的多重功能。
4、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
5、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强化社会控制。
6、西汉王朝用户籍制度作为统治和剥削人民的依据。户籍上有姓名、年龄、籍贯(郡、县、里)、爵级、肤色、身高、家口、财产(田宅、牛马、奴婢、车辆)等项目,必须一一载明。
两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编户齐民制度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被正式编入***户籍的自耕农、3GR三螺杆油泵佣工和雇农等被称为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隶属地方***,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等。
这种制度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十分常见,对于实现人口集中管理、***分配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编户齐民齐的实施,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编户齐民对国家的义务一是田租,三十税一;二是人头税,包括算赋:15-56岁120钱;口赋:7-14岁20钱;三是徭役,每年一个月,并戍边三日,戍边三日不去则交更赋300钱代役;四是兵役,一生服役2年。
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
编户齐民制度,是以户为单位管理人民,废除了过去封建体制内地方贵族对人民的束缚,所有人都成为了国家的臣民,这就是所谓齐民,通过编户齐民,国家有效掌握了人力***,削弱了贵族势力对地方的影响力。
历史上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1、深受传统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影响的我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表现出以下特征: 户籍管理一般应是人口的统计和管理工作,与社会治安并不直接相关。
2、隋朝:隋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3、如户籍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异性,享受的待遇明显不同;户籍被打上世袭的烙印,农村居民的子弟除考学等少数途径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户籍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治安功能等。
汉朝户籍制度演变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汉朝户籍制度演变历史背景、汉朝户籍制度演变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