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3

吴晓求: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定位问题

  CMF年度论坛(2023-2024)暨胡乃武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于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出席并演讲。

  吴晓求指出,经济学研究需要实事求的精神。“我对中国经济本身抱有希望,因为它有巨大的韧性、有空间,但是如何让人们展开手脚去做,有信心地做、有预期的做,这个很重要”。

  “我们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这是非常重要的”,吴晓求强调,制度比政策更重要。

  “很多人特别寄希望于政策的调整,其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空间很小了”,吴晓求说,况且中国经济还处在下行阶段,如果过度使用杠杆会带来风险。

  在吴晓求看来,当前发力的重点在制度建设。“相信政策的人,都是相信有形的手的作用巨大,相信制度的人,一般都相信市场的作用,而中国经济主要还是市场在起作用,不是政策”。

  “制度要建设起来,人们有信心、有预期,一切事情都好办”,他说,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思路,“不要寻找短期***的办法”,“我们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到搞(GDP增长)5.2%还是5.3%上,我们是研究中国基础制度的建设、法治的建设”。

  谈及金融问题,吴晓求说,建设金融强国比建设经济强国、甚至科技强国都要难得多,因为这对软实力要求非常高。因为金融强国意味着国家综合信用能力很强,得到国际公认。

  这其中,完善的法治一定是放在首位的。“我们现在说标杆化的金融强国是美国,还有区域性的像新加坡是个小国,但是它金融上很强,不是因为它的GDP有多大,也不是金融创新有多厉害,是因为它有信用”。

  吴晓求说,信用来自于法治的完善,有了完善的法治才有高度的社会契约精神。同时还要有足够的透明度。

  在其看来,“金融强国建设”对我国提出了特别重大的目标,也是特别艰难的实现过程,“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过程比当年加入WTO难得多,需要全方位改革”。

  具体来看,金融强国有很多元素,吴晓求说,包括规范的、风险可控的、稳健的商业银行体系和类银行体系。“我不担心这个,这个挺好的。以系统性重要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没有太大问题”。

  他说,资本市场是构建金融强国的基石,也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和基石,但我国的资本市场离目标还太远。“因为种种问题,我们倒是起得比较早,但到现在还是这么个样子,让人非常忧虑”。

  吴晓求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定位有问题、理念有问题、指导思想有问题。“我们一直定位是融资市场,所以才会为融资者提供各种便利”,吴晓求细数,上世纪是为国有企业解困提供融资便利,现在是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我不认为这种定位到今天是正确的,这个市场的核心应该是财富管理市场,是个投资市场”。

  他说,如果把资本市场当做融资市场,而没有相应回报时候,融资功能是不可持续的。“商业性资金也好,个人也好、机构也好,都要回报,因为这个市场是风险市场,风险市场的收益率就是风险收益率,当然要大大高于无风险收益率”。

  “为什么(现在)是三千点,只能三千点,各个(参与者)都投机,到了3150就跑,你想想看它能涨吗,因为他(投资者)不认为自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吴晓求说,因此,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要转型。

  “我们现在很多文件还说要完善融资制度,我就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你是要提高这个市场的成长性,这是很重要的”,他说,当前的各项制度、规则、政策都是偏向融资者的,所以才有***就跑的人,“三年期一过就***走,这怎么得了?”

  “这个市场必须建起来,理念转型、制度改革、政策调整,实际上有一套办法,就看我们做不做”,他说。

  吴晓求还强调,金融强国必须是一个功能多元的、开放的、国际化的金融体系。“现在我们面临很大的难题就是人民币如何实现持续交易,如何国际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平衡带来很大压力”。他强调,一定要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此外,吴晓求也提到了包容性的重要性,“要包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监管体系,中国的金融创新还是很重要的,在创新中要提升监管效率”。

  “实现金融强国要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道路,只要我们秉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所有市场主体和14亿中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我认为我们金融强国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吴晓求总结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