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蜡烛历史明朝,以及明清蜡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的蜡烛是用什么做的?
古人用白蜡做蜡。古人用白蜡做蜡,寄生在一棵树的树干和粗枝上,故名白蜡。白蜡在这棵树上一起生长,吃树汁,分泌白蜡。到了收获的时候,将碎片切开,稍微加热,分离出白蜡,这种白蜡是天然产物。
中国古代就是用的这样的白蜡,这种白蜡是天然产品,石蜡在很多方面是替代不了虫蜡的。当时蜡烛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
明朝正德九年乾清宫为什么会起火?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的,所以就非常容易引起火灾的情况发生。而古代的宫殿也难逃失火之灾,在明朝的时候,有一次宫殿失火却是无妄之灾。
2、火灾由掌火太监郝世通不慎引起,当时清宫内取暖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宫殿的地下砌火道或在炕床下砌火道,在殿外廊子下的灶口处添炭,即为“暖阁”;二是在宫殿内设有铜质火盆或精工细做的掐丝珐琅熏笼,谓之“熏殿”。
3、正德帝十分开心,就把这些灯挂在乾清宫里,那时乾清宫里堆满了春节要用的烟火火药,还用毛毡覆盖防湿,结果不慎着火,把个乾清宫烧得一干二净。
4、明永乐二十年闰十二月戌寅(1423年2月6日),乾清宫发生火灾。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1514年2月10日),乾清宫又发生火灾,殃及坤宁宫,起因也是燃放爆竹。
5、乾清宫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与坤宁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二十年(1422年)毁于火灾。正统五年(1440年)重修竣工。
元宵节点蜡烛的来历
过元宵节一般都是在晚上,彼时是黑灯瞎火的,所以古人会在门口点上两根蜡烛,作照明用,也寓意着驱散黑暗迎来光明。这个特别的仪式又称为迎灯,人们在迎灯前还要提着自己的灯笼去龙须岩迎祖师公灯。
元宵节点蜡烛要从关于灯的传说来看。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蜡烛的历史
1、蜡烛的普及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有说法认为当时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赏赐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以蜡烛,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
2、蜡烛,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当今,在电光源极为丰富的情况下,具有千年历史的蜡烛,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着,发展着,还不能不说是一件趣事。
3、这种东西是先秦时期发明的。公元前三世纪的先秦时期,人们把布缠在空心的芦苇管上,倒入蜡汁,点燃用来照明,出现了蜡烛的雏形,明清时期,蜡的产量大增,蜡烛开始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人们夜间照明的普通生活用品。
蜡烛历史明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清蜡烛、蜡烛历史明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