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国历史的研究者,以及三国历史研究基本史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三个著名历史家是谁
1、左丘明是春秋著名史学家,他楚国名臣左史倚相的孙子。《春秋左氏传》与《国语》就是出自于左丘明之手。《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
2、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3、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4、(3)《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5、希罗多德无愧于“历史之父”的光荣称号。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古代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以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修昔底德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
有人说看《三国演义》还不如看《三国志》这两种区分在于哪里呢?_百度...
1、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成书时间不同。
2、两者区别如下:1:类别不同:《三国志》是纪实的史书,而《三国演义》是杜撰的***。2:作者不一样:《三国志》作者是西晋的陈寿,《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3、两者的性质不同:三国志是史书。而三国演义是***。作者不同:《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书。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罗贯中。内容不同:《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
三国志的著者陈寿,博物志的著者张华,是东晋的还是西晋的?
1、张华(232~300),西晋文学家。字茂先。编撰《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博物志》10卷,有今人范宁校本。
2、《三国志》作者陈寿生活在三国到西晋时期,陈寿(233年-2***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3、《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史学家陈寿。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4、张华对此书大加赞赏,想把《三国志》编入《晋书》。偏偏陈寿也惹到了荀勖等人,被排斥致死。得知陈寿死讯,张华连夜命令河南尹和洛阳令到陈寿家,将《三国志》誊抄了几份,这才让《三国志》得以流传下来。
5、《博物志》由西晋张华编撰。为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共十卷,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
6、陈寿的青年时代,是三国晚期、西晋初叶的交替时期。这使他对三国时期诸多***,大量人物,或是目睹,或是耳闻,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西晋初年,陈寿经司空张华的推荐,担任了朝廷的著作郎。
为《三国志》作注的学者是?
《三国志》成书之后,由于叙事过于简要,到了南朝宋文帝时,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便为其作注,又增补了大量材料。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东晋时历仕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
裴松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 陈寿(233年-2***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後移居江南。東晉史學家,為《三國志注》作者。與裴駰、裴子野祖孫三代有史學三裴之稱。
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之作注,引书二百多种,写成字数数三倍于原书的《三国志注》,极大的丰富了三国历史的记载。
关于三国历史的研究者和三国历史研究基本史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