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郑和下西洋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郑和下西洋几次?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郑和一共下了七次西洋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出洋年已60,满头白发。他指挥宝船不但到了东南亚各国,而且穿过几个海峡,沿红海北上,直到今天的索马里,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下西洋历时28年,访问30余国。
郑和下西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1、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他第一次航行时间是在永乐三年,结束航行的时间是在宣德八年,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七次航海活动。
2、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3、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前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空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沿途到过30个国家。
4、总共出海七次。 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5、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1407年10月13日,历时2年零3个月。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回国几个月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这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
6、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三宝太监郑和 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
郑和七下西洋的***
郑和完成第一次下西洋任务后,开始返程。在经过三佛齐旧港的时候,时任旧港广东侨领的施进卿来报,说近日海盗十分猖獗。郑和便派人去见海盗首领陈祖义,对其加以劝阻。陈祖义***意投降,实则趁机袭击郑和船队。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从永乐到宣德,前后28年,郑和前后七次远航西洋,其真实目的很简单,前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从而使得朱棣放下心病,后来渐渐成为明朝宣扬国威、睦邻保境、肃清海盗、畅通贸易的疏通之道。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贡,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
由于明朝的国势渐衰,海外诸国前来朝贺者渐少,宣宗决定重振国威,派60多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的分支到达天方,得各种珍奇和天堂图真本,于宣德九年(1433)回京。1434年,郑和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古里。
明朝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朝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