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历史上的莱阳,以及莱阳有多少年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莱阳有哪些名人

张梦鲤:16岁为莱阳县秀才第一名。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乡试中举人,次年中进士。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户部主事,监管国家粮库。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任兵部武库,次年升方员外郎。

明朝历史上的莱阳-莱阳有多少年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著名人物有画家崔子忠、名臣大家董其昌、左懋第、初彭龄,著名文人宋继澄,著名诗人宋琬,著名书法家王垿、孙墨佛等。近代军政名人李新良、叶连松、宫达非、潘日源等人都是莱阳这一方土地养育的杰出人才。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籍人。清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为官清廉,仕途坎坷。他一生精于著作,著有《安雅堂全集》,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安徽施润章齐名,时称“南施北宋”。

明朝历史上的莱阳-莱阳有多少年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莱阳的历史沿革

1、莱阳,是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阳的名称来自于“日月出东莱之阳”。古为“昌阳”、“长广”,又有“梨城”、“龙城”的称号。莱阳位于山东东部,北邻烟台,南接青岛,自古以来就是“胶东腹地”。

2、抗日战争时期分为莱东、莱阳(即现莱西县)、莱西南、五龙4县,后,莱东、五龙两县并为莱阳县(并时称莱东县,不久,改称莱阳县);莱阳(即莱西)、莱西南两县并为莱西县。1958年莱西县并入莱阳县。

明朝历史上的莱阳-莱阳有多少年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西汉时设昌阳县,后唐改称莱阳县,1950年—1958年为莱阳专署机关所在地,是当时的胶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7年撤县设市。莱阳人杰地灵,先后蕴育出明代画家崔子忠、清初诗人宋琬、近现代书法名家孙墨佛等文化名人。

4、莱阳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莱阳素有“梨乡”之称,生产的莱阳茌梨,驰名中外;所产的莱胡沙参、莱阳芋头、五龙鹅,享有盛誉。

请教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的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分为莱东、莱阳(即现莱西县)、莱西南、五龙4县,后,莱东、五龙两县并为莱阳县(并时称莱东县,不久,改称莱阳县);莱阳(即莱西)、莱西南两县并为莱西县。1958年莱西县并入莱阳县。1962年又分为莱阳、莱西两县。

莱阳市 素以梨乡著称的山东省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海岸线25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其中城区人口为25万。

一说是:莱阳城北有莱山(即今旌旗山),莱阳地处莱山之阳,因以得名。一说是:西晋时莱阳地属昌阳郡,昌阳城在今市区东南二十三里处的昌山之阳(今前后发坊一带)。唐初,迁昌阳城至今市区。

登州府,清代府治蓬莱(今山东省蓬莱市)。下辖:蓬莱(山东省蓬莱市)、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招远(今山东省招远市)。

莱阳,是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阳的名称来自于“日月出东莱之阳”。古为“昌阳”、“长广”,又有“梨城”、“龙城”的称号。莱阳位于山东东部,北邻烟台,南接青岛,自古以来就是“胶东腹地”。

莱阳是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

从明代卫所制度看灵山卫的建立

灵山卫是山东沿海的一支重要卫队。它的建立是明代禁卫制度的产物,是当时山东海防的需要,也是其在山东沿海的特殊地位。灵山卫的建立是明代卫所的产物。卫所制度是明初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从都城到郡县都有设立。

灵山卫是明代开始的海防工程,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当初是为了抵御倭寇袭扰而修建的沿海军事重镇。它起源于明代特有的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卫所制度是明朝的一种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创设了卫所制度。当时全国有36卫,镇海卫与威海卫、天津卫、金山卫列为明初四大名卫。除镇海卫外,其他三大名卫为:威海卫 明代倭寇屡犯我国沿海,威海也深受其害。

卫所,是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永乐时全国兵员达两百万。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

总之,明代的沿海卫所大多是在洪武年间建立的,以后又有所添置。

关于明朝历史上的莱阳和莱阳有多少年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