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国历史美学思想研究报告,以及三国历史论文300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美学特征!!!

1、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三国历史美学思想研究报告-三国历史论文30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显示各自的个性特征,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

3、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美。 第一,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战争描写具有层次美。

三国历史美学思想研究报告-三国历史论文30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5、三国演义写战争的一个艺术特点是不光写战场的弑杀:它着重突出的是战争前后,战争中智谋的较量。

三国历史美学思想研究报告-三国历史论文30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分析《三国演义》战争艺术

由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可以理出其结构脉络。郑铁生的《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分析其结构,就是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战役,形成一个战争系统。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非常高超。全书描写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都不重复。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各具特色。

《三国演义》非常注意运用情节艺术,第五回“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段运用了以下情节艺术手法:(1)对比映衬的情节艺术。关羽与俞涉、潘凤、华雄形成对比,二袁与曹操对比。(2)以道具贯穿情节。

总之,这种主次分明的结构方法和繁简适宜的描写艺术,使《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宏大而不空疏,缜密而不琐细,具有一种层次分明、干壮枝茂的协调美。

结构艺术: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

《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研究资料

1、陈寿(西晋)《三国志》其中包括了裴松之的注解,引用的《江表传》、《典略》、《魏书》、《魏略》、《吴志》、《傅子》 、《汉晋春秋》、《曹瞒传》都已经失传。

2、三国是东汉至西晋的一个历史时期。他们分为三个***:曹魏、蜀汉和东吴。在赤壁战役中,曹操被孙刘的盟军打败,奠定了三个王国的基础。220年曹丕篡夺汉朝成为皇帝,确立了洛阳为首都。国名为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4、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三国历史美学思想研究报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国历史论文3000字、三国历史美学思想研究报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