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朝时期敦煌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敦煌的发展历史
- 2、敦煌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 3、敦煌古城的历史文化
- 4、敦煌莫高窟的历史
- 5、敦煌历史背景
敦煌的发展历史
1、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
2、一是敦煌的辉煌由来已久,虽然敦煌强敌环伺,但经过几十年的动荡,敦煌的军伍和民众均有应对这种战争威胁的实践经验和心理准备; 二是不能只以一般意义上的边境城市来看待敦煌,敦煌之危不在于柔然兵锋,而是丝绸之路被中断。
3、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4、在西夏统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间,由于重视经济发展,使敦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 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汉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大的发展。 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
5、敦煌壁画始于十六国和北魏时期,在西魏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周逐渐成熟,高峰时期是唐期,题材丰富,形象生动,净土变相、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社会现实生活,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艺术在宋朝时期走向了衰落。
6、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 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
敦煌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1、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
2、敦煌文化起源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它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3、新石器时代。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夏、商、周时,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
4、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回鹘时期的莫高窟发展到了史上最大的的顶峰,目前所看到的有名或者清晰完整的画像、佛教雕刻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修复和新建的。
5、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
敦煌古城的历史文化
1、据《尚书》记载,舜窜三苗于三危,成为敦煌历史上最早的居民。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夏、商、周时期,这里就有属于玉门火烧沟文化类型的羌戎居住。春秋时敦煌称瓜州,以地产美瓜而得名。当时有月氏、乌孙游牧民族在此驻牧。
2、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敦煌文化元素包括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敦煌古城等。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鸣沙山:沙峰起伏,人们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鸣声,称为“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4、在敦煌古城里,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建筑物,如钟楼、鼓楼、关帝庙等,是了解敦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
1、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2、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3、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历史背景
1、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为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2、敦煌莫高窟历史背景是始建于前茄中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
3、历史背景: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
关于明朝时期敦煌历史文化知识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