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汉朝黟县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黟县来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谁知道广德王国的历史

“广德王国”最早出现在《汉书?景十三王传》年和《中山靖王胜传》年。汉弘嘉二年八月,中山王王献的弟弟、李湘刘安的孙子刘云科被封为广德王。从公元前19年到公元9年的28年间,有三次浪费和经历。刘胜,中山景王,被广德王供奉。

汉朝黟县历史-黟县来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汉时期,黟、歙二县县境究竟有多大?至今仍是个史学难题。

广德县,东吴置,以汉时的广德王国为名。这个广德县名为广德,县城位于今广德市西南,但并不是如今广德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其隋朝并入绥安县。宁国县,东吴置,即今宁国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汉朝黟县历史-黟县来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改黝县为广德王国,广德王城在今黟县城东五里。歙县属丹阳郡。第二年废广德王国,复设黝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又设广德王国。

汉朝黟县历史-黟县来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黟县古城的文物古迹

1、明嘉靖二十五年(1556),黟县知县周舜岳于北郊修整水利工程,筑堤以御漳河水患,并对胡明星开凿的长渠进一步加工整治,加高柏山堨坝,多拦水进城,经横沟浸灌横冈黄姑墅更大片稻田。

2、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明万历十二年( 1584)建,坊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又称黟县青),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长156米。

3、另一座是现在的横岗桥(原称凤凰桥),坐落在横岗漳河上,清乾隆二十七年间建(1762年),知县孙维龙及绅士汪元佐、胡炳培、余庭俊等捐资建造,为三孔石拱桥。现为黟县南向通往外界的主要桥梁。

4、宋时期,县城就已经坐落在漳水之滨,虽无详细史料,但城区现存的宋柏、戊己桥、薛公井、三元井等古迹可以予以佐证,故黟县县城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建国后至今,黟县古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政工程亦逐步完善。

5、黟县古城旧称“县街”,古建筑闻名遐迩。宋筑城时,设有六座城门,明成化年间改建四门,嘉靖年间增至五门,直至民国,复为六门。城垣周长3600米,城高6米,厚4米。建国后,由于县城扩建,城墙逐渐拆除。

黟县的文化

西递村位于黟县东部,距黄山仅38公里。西递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以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精致的徽派民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名扬天下。

黟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皖南,位于东经117°38′30″-118°6′,北纬29°47′-30°11′30″之间,总面积85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黟县辖5个镇、3个乡,常住人口为76211人。

黟县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宏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古朴的乡村风情而闻名于世。宏村又被誉为“中国古代水墨画般的村庄”,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西递宏村宏村西递黄山古称黟山,黄山之南,全景黟县。

安徽黟县念作:ān huī yī xiàn。黟字本义为黑、黑木,因建置于黟山南边而得名。

黟县黟县和歙县、绩溪县一样,是中国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

为什么把黟县叫黑多县

1、因为很多外地人不认识“黟(yi)”字,所以为便于他们记忆很多人把黟县分开读,即为黑多县。黟读yī,形声。黑木也。周书王会篇夷用木。古今注。乌文木,出波斯国。南方艸木状。文木树高七八丈。色正黑。如水牛角。

2、关于县名的由来,新编《黟县志》都是沿用旧志的说法: 黟县黄山旧名“黟山”,秦置黟县,取义于此。汉以前作“黝县”,颜师古注:“黝”音伊,字本做“黟”,其音同。

3、“黑”指“不明”、“不清”。“黑”与“侈”省联合起来表示“没有主人的一群人”。本义:乌合之众。安徽黄山以前就叫黟山,现在安徽黄山市有个地方就叫黟县。

4、翻翻当年的《徽州日报》及后来《黄山日报》,有关文章是不是这么说的:徽州文化是封建文化,糟粕文化,要扬弃。看谁说的是事实。

5、黑多这是什么字?黟,yi。部首:黑,笔画:18。五行:土。五笔:LFOQ。释义:黟县,地名,在安徽省黄山附近。

6、黟县建置始于秦朝,在当时称为黝县,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长河中,黟县属地发生改变,民国元年,黟县划为安徽省,由其直属管辖。

黟县古城的历史变革

1、不过现如今出行要考虑到疫情的问题,外出旅游已经不是很安全了,等到疫情平息之后,喜欢古村的游客可以来当地游玩。现在,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个古村。西递村是安徽黟县之内的村落,由西递镇管辖。

2、徽州(今黄山市)黟县的建立,可以说是与中国郡县制的产生同步的。史志界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六》,把这个日子定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城镇中心,是5A级景区(2014年)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中国四大古城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黟县宏村的历史

宏村镇,古称弘村。南宋绍兴元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

黄山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宏村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宏村是汪姓宗族聚居的古村落,始建于公元1131年,至今已有880余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31),六十六世祖汪彦济举家来到雷岗山下,买下戴氏田地、山场,盖十三间房,取名弘村,意为“含弘光大”、“勋业弘茂”。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0公里。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

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

汉朝黟县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黟县来历、汉朝黟县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